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南朝鲜共和国
1)  Republic of South Lorea
南朝鲜共和国
2)  The DPRK and China as other candidates.
朝鲜和中国。
3)  Britain and the Korean War
英国和朝鲜战争
4)  The Ocean Shipping Agency of the DPR of Korea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轮代理行
5)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  education in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教育
补充资料:南朝
南朝(420~589)

    5世纪初~6世纪末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南方与北朝对峙而立的宋、齐、梁、陈4个朝代。宋由刘裕建立;齐由萧道成建立;梁由萧衍建立;陈由陈霸先建立。581年,隋灭北周,是为开皇元年。九年,隋灭陈,南北统一。南朝4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其疆土以刘宋时最广。宋明帝时,南朝疆土压缩到淮水以南。陈朝时,疆域最为狭小。
   
   

南朝陵墓石刻——辟邪


   
   

南朝陵墓石刻——辟邪


   
    政治 刘裕、萧道成和萧衍建立军功后,主要依靠侨人及土著中出身寒门的谋士与武将,分别以军事重镇为根据,形成政治军事势力。然后乘前朝皇帝或昏庸暴虐,或年幼无能,进入首都建康,以禅让方式夺取了政权。
   陈朝疆土远比宋与梁为迫蹙,萧梁的残余势力尚存,来自北方齐周的威胁,南部境内的地方豪强,都使建康朝廷建立后不遑宁处。无论侨姓士族或江南士族,不仅政治上早已无所作为,社会声望和经济地位也都一落千丈,门阀制度已经没落到徒具躯壳了。开皇九年(589)陈为隋所灭 ,南北归于一统。
    加强皇权 刘裕努力加强皇权,以巩固统治。宋齐梁朝较有作为的皇帝,大都继承了刘裕的传统,杜绝了外戚专权。南朝的中央官制,基本沿袭东晋。但宋齐两代皇帝主要倚靠中书通事舍人处理政务。凡臣下陈奏和皇帝诏令,都通过他们,实际上成为最接近也最能左右最高决策者皇帝的人。齐明帝时,诏命专出舍人之手,天下文簿版籍的副本也归他们掌管,俨然兼中书省与尚书省的长官于一身。梁武帝时,主要依靠明习吏事的低级士族。宋齐以来,中央的军事统帅权和武器的控制权,转移到寒人手中。但南朝中央朝廷所能支配的兵力,远不如地方兵力强大。地方官制如都督、刺史、太守等,亦同东晋。刘裕在地方行政方面巩固皇权、压抑世家大族的措施,是只命皇子或宗室诸王担任重要方镇。齐梁亦遵此惯例。南朝中央与地方势力之间亦即建康与上游诸州之间的矛盾,由东晋皇室与大族之间转化成皇室内部的矛盾。南朝时,异姓举兵反对建康朝廷的,都是寒庶或晚渡北人出身的武将。在政治和军事上,世家大族已经没有实力,所以南朝皇帝的防闲猜忌,也转向了在中央或地方掌握权势的宗室诸王。刘宋60年中,皇族被杀者100余人,南齐宗室也多被皇帝诛翦,宋齐两朝皇室内部的矛盾斗争异常激烈。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之一——天禄


   
    与北魏的战争 宋文帝元嘉年间和梁武帝统治前期天监、普通年间,南朝政治比较稳定,经济比较繁荣。这两个时期,南朝具有对北方进行战争的较强实力。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宋军大举北进。宋军夺取碻磝(今山东茌平南),围攻滑台(今河南滑县)与虎牢(今河南荥阳西)之后撤退。柳元景从襄阳向北进军,到潼关后也退回。魏太武帝率北魏大军南攻至瓜步(今江苏六合),声言将要渡江,建康震动。宋明帝泰始三年(467)至五年,南朝失去徐、兖、青、冀四州与豫州的淮西之地。梁天监三年(504),临川王萧宏统军北伐,大败而回。六年,梁军进攻北魏。在钟离(今安徽凤阳)获得大胜。当时南北双方都不处于绝对优势或劣势,因而多次交战终无决定性结果。
    侯景之乱与南朝的衰败   侯景之乱是对梁朝后期腐朽统治的沉重一击,南朝从此衰落不振。侯景攻占建康三年,称帝120天。建康和三吴富庶之区无事日久,遭战乱后人口凋敝,城邑残破。公侯富人在会稽者多南渡岭南,世家大族遭受沉重打击。侯景败亡后,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称帝于蜀。萧绎也称帝,定都江陵,是为元帝。元帝攻灭萧纪,而西魏乘机夺取了益州。他又和侄儿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内讧,攻杀萧誉,萧乞援于西魏。承圣三年(554),西魏军攻下江陵,杀元帝,俘衣冠士族男女数万口,驱入长安为奴婢。这是对南朝门阀士族又一次大打击。西魏立萧于江陵,是为后梁,实际乃西魏傀儡,而襄阳入于西魏。侯景乱后,萧氏诸王兄弟叔侄自相屠杀,使南朝进一步大伤元气,上游失去屏障,西境急遽收缩。
    经济  南朝社会相对稳定,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南朝时,宗室高官与世家大族不仅拥有大量田地,而且封山固泽,垄断山泽的出产,剥夺百姓伐木打柴捕鱼捉虾的机会,也影响了政府的收入。以致刘宋大明初年朝廷不得不对占固山泽也作出限制的规定。到齐高帝时,又下诏禁止封略山湖。耕种小块土地的广大自耕农,是南朝租税徭役的主要负担者。租调之外,百姓还有苛捐杂税,以及其他临时性杂调与力役。宾客的赋役负担则更为沉重。由于北方大批劳动人手南渡,生产工具与技术发展,水利灌溉发达,南朝农业有了较大发展:荒地开发,农作物产量提高,品种增加。虽然主要手工业部门还是控制在官府之手,南朝的手工业仍有发展。青釉瓷器的烧制工艺和造型技巧,东晋南朝都有出色成就。社会生产发展,使农民的多余产品可以拿到市场出售。宗室、显宦、高门士族则经营邸舍(货栈),放高利贷,从事商业以牟暴利。建康从孙吴以来即是南方政治经济中心,亦为南朝最大商业城市,同时也是6世纪世界上罕见的大都会。此外的商业城市有江陵、成都等。襄阳、寿春是南北互市的主要地点,广州则是对外贸易的中心。
    社会各等级、阶层与集团  南朝社会存在着士庶两个不同等级和侨人南人两个不同集团。士庶两大集团内部,又各自划分为不同阶层。
    士族和庶族  士族的身分连同祖父两代的官爵,都登记在黄籍上,一般不服力役和兵役。同里伍庶族犯罪,士族不连坐,某些罪行的处罚,士族较庶族为轻,一般不受鞭笞。庶族只能入太学,而士族得入国学。南朝士族得以保持其优越门阀地位的经济基础,是占有广大田庄山泽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大量依附人口。士族通过仕宦途径和婚姻关系网,来维护门阀制度,形成封闭性集团。
   庶族的上层包括下列类型 :① 虽然富有而非世代官宦,缺乏文化教养传统的家族。②长期居住在地方,宗族强盛的地方豪强著姓。③商人。④手工业者。庶族一律要为政府服力役兵役。但在地方上有很多通过改注户籍冒充士族者。他们固然不为高门所承认,但也可享受高门士族的某些特权。
    侨人和南人  侨姓士族的社会势力益加巩固以后,对南人公开排挤。来自北方的士族,渡江较晚者,也被目为伧荒受到歧视。南朝士族尽心力于维护门阀制度及家族利益,对于庶族冒充士族的,采取严厉手段加以制止,从户籍上加以纠正,称为却籍,谪戍远地。永明三年(485)冬,以图墓看风水为业的富阳庶族唐寓之利用人民怨恨,发动暴动。唐寓之称帝,国号为吴。由于三吴乏马,官兵骑军对唐军形成极大威慑,暴动很快失败。但政府也被迫停止检籍,放还谪戍边远的人民。
    少数民族的融合   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蛮、傒、俚、僚、等。蛮族人数最多,占地最广。蛮族生产米谷、布绢,与汉人相似。不少蛮族酋帅拥有大量部曲。南朝政府设立郡县统治。这类郡县数目渐增,反映汉族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的范围日益扩大。南朝政府一般只从蛮族收纳米谷,不征徭役。地方官有时横征暴敛,加重对蛮人的剥削压迫,不断引起反抗。政府往往将被征服的蛮族迁出所居旧地 , 或谪为兵户,或役如奴隶。傒人分布于江湘两州南部和广州北部,以强悍善战著称。傒人汉化较早,如东晋陶侃、南齐胡谐之,已和汉族没有区别。俚人,亦称里人、俚僚,分布于交、广、越诸州。俚人地区物产富饶,有白银 、珍珠 、翡翠、犀象等。梁末及陈时所辖地域缩小,对这个地区的开发益加重视。僚人,为南蛮别支。在4世纪中叶自南而北进入巴蜀地区,分布于梁益两州。生产以农业为主,南朝朝廷剥削沉重,屡次起兵反抗。被俘的僚人,大都沦为奴隶。人主要分布在宁州(今云南地区)。东晋至梁,朝廷任命的宁州刺史见于记载者约30人。
    文化 南朝的文化,在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以及艺术、科学等方面都具有特色,对后代影响较为深远。

    文学 东晋诗风以玄言为主,淡泊寡味。刘宋以后,描写山水景物的诗盛行起来,谢灵运可为代表。南朝的乐府民歌清新生动,抒情小赋精巧细致,情思横溢,荡气回肠。五言诗的体裁南朝时已趋成熟,开始向七言发展。诗人多精练字句,整齐对偶,呈现出向律诗体裁过渡的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系统的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和《诗品》出于南朝文人刘勰、钟嵘之手,说明南朝文化发达。
    史学  史学在南朝受到重视。正史编纂于南朝者,有《后汉书》、《宋书》、《南齐书》、梁陈二史也基本上成于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以注的体裁荟萃史料,亦属南朝首创。南朝侨姓和江南大族的家谱族谱见于著录者甚多,说明南朝谱牒之学较北朝为盛。南朝史学著作的一个特点,是较有思想深度,每每试图从宏观考察说明历史发展之所以然。
    玄学与宗教 南朝继东晋之后,玄学清谈仍然在士大夫中流行。梁范缜著《神灭论》以破佛家的因果论,引起一场争论。南朝经学以梁代为盛,对以往经学各派进行综合与取舍,学风比较自由开放。南朝重礼学,反映门阀世族的要求。治经方式上则受佛教讲经影响,成为介于义理与训诂之间的经学著作。佛教方面,陈代印度高僧真谛为鸠摩罗什以后玄奘以前的译经大师。道教方面,宋代道士陆修静整理道经,成《三洞经书目录》,为后代所遵用。梁陶弘景主张融合道家内丹外丹之说,兼顾养神与养形,并编造出新的神仙系统。南朝的道教思想往往把道教的炼形、佛教的澄神、儒家的养德融为一体。
    艺术 随着山水诗的出现,长期以表现人物为主的绘画传统开始转变,山水景色也成为绘画的内容。南朝书法也名家辈出,王羲之后裔、由陈入隋的僧人智永所写千字文,是南朝名迹。
    科技 南朝的科学也颇有成就。宋齐时人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 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南朝时,历法有所改进,炼钢技术有所提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