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听觉立体感
1)  auditory perspective
听觉立体感
2)  stereophonic audition
立体声听觉
3)  stereoperception [,stiəriə,pə'sepʃən]
立体感觉
4)  story methods
立体听觉刺激法
5)  stereoagnosis
立体感觉丧失
6)  stereo vision sensor
立体视觉传感器
1.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a stereo vision sensor is analyzed.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双目立体视觉传感器的现场标定,在6000mm×4500mm的范围内可以得到0。
补充资料:听觉口语法

听觉口语法

何谓听觉口语法

所谓『听觉口语法』是利用听障儿童的剩余听力,藉由助听器的扩音系统把声音放大,或以植入人工电子耳的方式,帮助无任何剩余听力的孩童重新获得听觉潜能后,将听觉、语言、认知,依其自然发展之程序,在自然且有意义的情境中,透过会话式的互动,让听障儿童学习倾听、说话及语言。『听觉口语法』的主要特色包括:专业团队合作的模式及父母深度的参与,使听觉成为儿童全人发展的一部分。

国际听觉口语委员会于1991年会议中,定出如下的宗旨:『使听障儿童在正常的学习与生长环境中成长,并使之成为独立、且对社会有贡献的个体』(simser,1991)。『听觉口语法』必须在不依赖读唇的情形下,先将听觉加以发展,否则听觉及视觉并用的技巧无法建立(ling,leekie,pollack,simser&smith,1981;引自ling,1993)。由于助听系统及人工电子耳之发展,多数听障者都可以尝试这个方法。因此,ling(1993)认为『听觉口语法』应当是听障儿童的父母们,首先要尝试采用的方法。

>> 优点

goldberg(1993)提出了支持『听觉口语法』的九几个理由:

1、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听障儿童都拥有可加以运用的剩余听力。

2、 配戴适当的助听器或植入人工电子耳之后,听障儿童可察觉到语音范围内多数的声音。

3、 听觉管道是认知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在合适的助听器或人工电子耳帮助下,听障儿童会得到以听觉管道正常发展语言的机会,而不必依赖视觉的学习。

4、 听力问题的诊断、助听器或人工电子耳的配置与听觉的刺激,这些都必须及早进行,以免错失神经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5、 若未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及时开发听觉,音响的输入效果将会因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变差。

6、 听觉口语治疗是以正常语言之发展为架构,因此在大环境都支持的情境下,婴幼儿、儿童与养育他的人,若能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互动,他们所学到的都将是最有效的语言。

7、 透过听觉管道来学习语言,将会连带发展出阅读的技巧。

8、 听障儿童若学习『听觉口语法』,父母们将不必学手语或口手标音法,而能以口语/说话与孩子进行沟通。

9、 『听觉口语法』已经训练出许多的成功案例,这些听障者不但会说话、能够独立,更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 特色

『听觉口语法』有其特定的哲学与原则,集合数字资深教师与学者对此法的见解(estabrooks,1994;simser,1993;marlowe,1993),将其特色陈述如下:

一、 团队合作方式:

团队成员包括:听障儿童的家庭医生、耳鼻喉科医生、听力师、听觉口语治疗师、儿童心理师、社工人员、职能治疗师、物理治疗师、遗传学家、语言病理师、校方人员、父母或养育儿童的人。所有成员都以支持与协助父母为目标。而由于听觉口语治疗师与父母往来频繁,所以双方尤其要维持良好的关系。estabrooks(1994)特别提出一个听语治疗团队的模式,其中,听力师、听觉口语治疗师与父母则是最主要的核心人员(simser,1993;estabrooks,1994)。

二、父母的深度参与:

『听觉口语法』是以父母为主要的个案经营者,因此父母要学习的知识与技巧相当多,听力学、助听器、行为改变技术、听觉口语法教学技巧等。父母不但要了然于心,而且要将这些技巧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总而言之,在教学上透过听觉口语治疗师的指导,父母要扮演的是积极参与的教学者,而非观察者的角色。另外,在听障儿童的听觉管理中,父母也要积极明了有关孩子的听力问题、听力变化与助听系统之状况。

marlowe(1993)指出,透过积极、深度的参与,能促使听障孩童的父母主动去学习,并了解如何运用策略以发展孩子的听觉功能。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