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印度茅膏菜
1)  Drosera indica [Indian sundew]
印度茅膏菜
2)  Drosera Linn
茅膏菜属
3)  sundew [英]['sʌn,du:]  [美]['sʌn,du]
茅膏菜
1.
Preliminary Report about Studying the Tissue Culture of Sundew
茅膏菜组织培养研究初报
4)  Drosera peltata var.glabrat
光萼茅膏菜
1.
Life history traits,population dynamics and insectivorous habits of Drosera peltata var.
通过 2年野外观察和栽培实验 ,对光萼茅膏菜的生活史特征、种群动态以及食虫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5)  Drosera spathulata var. loureirii
宽苞茅膏菜
6)  Drosera rotundifolia
圆叶茅膏菜
1.
The Ecological Plasticity of Drosera rotundifolia in Jinchuan Peatland of 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金川泥炭地圆叶茅膏菜的生态可塑性
补充资料:茅膏菜
【通用名称】
茅膏菜
【其他名称】
茅膏菜 (《本草拾遗》)
【异名】
石龙芽草(《植物名实图考》),山胡椒(《分类草药性》),胡椒草(《四川中药志》),夏无踪、白花叶(《湖南药物志》),黄金丝、滴水不干(《江苏药材志》)。山地皮(《贵州草药》),捕虫草、食虫草、柔鱼草(《福建中草药》),苍蝇草,捕蝇草、苍蝇网、珍珠草、野高梁(《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
茅膏菜 多年生柔弱小草本,高6~25厘米。根球形。茎直立,纤细,单一或上部分枝。根生叶较小,圆形,花时枯雕;茎生叶互生,有细柄,长约1厘米;叶片弯月形,横径约5毫米,基部呈凹状,边缘及叶面有多数细毛,分泌粘液,有时呈露珠状,能捕小虫。短总状花序,着生枝梢;花细小;萼片5,基部连合,卵形,有不整齐的缘齿,边缘有腺毛;花瓣5,白色,狭长倒卵形,较萼片长,具有色纵纹;雄蕊5,花丝细长;雌蕊单一,子房上位,1室,花柱3,指状4裂。蒴果室背开裂。种子细小,椭圆形,有纵条。花期5~6月。 生林下、草丛等半阴湿地。分布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西藏南部。 本植物的块根(茅膏菜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
5~6月采,鲜用或晒干。
【化学成分】
全草含矶松素、茅膏醌、羟萘醌、氢化萘醌等多种醌类成分。腺毛分泌物含类似胰酶的蛋白酶。
【药理作用】
矶松素的药理作用参见"白花丹"条。
【性味】
甘辛,平,有毒。 ①《本草抬遗》:"味甘,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
【功用主治】
治胃痛,赤白痢,小儿疳积,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 ②《分类草药性》:"下气。治跌打损伤。" ③《江苏药材志》:"止血、镇痛。"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3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选方】
①治感冒发热:鲜茅膏菜十株。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吐血及胃气痛:滴水不干一把。煎汤服。(《江苏药材志》) ③治咽喉痛,痢疾:茅膏菜三至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刀砍斧伤:茅膏菜、白花草研粉调开水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瘰疬:鲜茅膏菜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⑥治小儿疳积:茅膏菜三至四分。水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临床应用】
①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将茅膏菜全草晒干研末,用水调和,做成绿豆或黄豆大小的丸子敷患处(痛点),外加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去。敷药后局部有轻微灼痛感,并可出现水泡,此为正常反应。曾治40例,均获一定效果。 ②治疗神经性皮炎 取鲜茅膏菜全草适量捣烂外擦患处,擦至皮肤灼痛为度,日1次(无鲜品可用干草加白酒适量捣烂)。治疗神经性皮炎8例,经3~4次治疗后,局部痒止,鳞屑脱落,收到近期疗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