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津巴布韦人民军
1)  Zimbabwe People's Army
津巴布韦人民军
2)  Zimbabwe People's Party
津巴布韦人民党
3)  zimbabwean [英][zim'bɑ:bwiən]  [美][zɪm'bæbwɪən]
津巴布韦人
4)  Zimbabwe National Party
津巴布韦国民党
5)  Zimbabwe [英][zim'bɑ:bwei]  [美][zɪm'bɑbwe]
津巴布韦
1.
Comparis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Between Zimbabwe Flue-cured Tobacco and Its Potential Domestic Substitute;
国产拟替代进口烤烟与津巴布韦烤烟物理性状的比较
2.
The Bathtub Type Gondola Car of Aluminum Alloy Exported to Zimbabwe;
出口津巴布韦铝合金浴盆式敞车
3.
Comparison of Sensory Quality Between Zimbabwean Flue-cured Tobacco and its Likely Domestic Counterparts;
国产拟替代进口与津巴布韦烤烟样品感官质量的比较
6)  English (Zimbabwe)
英文 (津巴布韦)
补充资料: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
Zimbabwe

   位于非洲东南部的共和国。全称津巴布韦共和国。面积39.08万平方千米。人口1060万(1993)。主要为绍纳人  ,其次为恩德贝莱人。白人约15万。官方语言为英语。大多数非洲人信奉原始宗教,白人和少数非洲人信奉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首都哈拉雷。
   内陆国家。东邻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南与博茨瓦纳相连,西北毗赞比亚。全境为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东部伊尼扬加尼山海拔2592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为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别为同赞比亚和南非的界河。属热带草原气候,4~8月为凉季,9~11月为热季,12~3月为雨季。
    
   

津巴布韦国旗  国徽

津巴布韦国旗 国徽


   
   

地图:津巴布韦

地图:津巴布韦


   
   公元3~4世纪,绍纳人从北方迁居于此。1100年前后开始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3世纪马卡伦加人建立了莫诺塔帕王国,15世纪初王国达极盛时期。16世纪开始衰落。19世纪30年代原居南非的恩德贝莱人迁入定居。1890年沦为英国南非公司殖民地,1895年以南非公司创建人罗得斯的名字命名该地为南罗得西亚(称赞比亚为北罗得西亚)。1923年英国政府接管该地,并给予“自治领地”地位。1953年10月,英国将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合组成“中非联邦”。1963年底“联邦”解体。1964年南罗得西亚白人右翼势力组成以伊恩·史密斯为首的政府,并于1965年11月片面宣布独立,1970年改名为罗得西亚共和国。1979年9月10日,津巴布韦各派代表在英国主持下召开了伦敦制宪会议,并于12月21日签署协议。1980年4月18日宣布独立,成立津巴布韦共和国,穆加贝出任政府总理。
   
   

津巴布韦伊尼扬加尼山风光

津巴布韦伊尼扬加尼山风光


   
   1979年12月制定的宪法,通称兰开斯特协议。1987年8~9月津巴布韦议会修改宪法,取消白人在议会享有保留席位的规定;决定设立执行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统管国事,任期6年。同年12月30日津巴布韦议会选举原总理R.G.穆加贝为首任执行总统。1996年3月连任总统 。1990年2月津巴布韦议会通过第九号宪法修正案,将原有参、众两院议会制改为一院制。同年6月通过的第十号宪法修正案彻底废除了对原宪法中某些特别条款作改动的一切限制。政府执行总统制。只有议会议员才能入阁。
   津巴布韦主要政党有4个:
   ①  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简称民盟,1989年组成。
   ②统一非洲人全国委员会,简称全委会,1971年成立。
   ③津巴布韦保守派联盟,1962年3月成立。原名罗得西亚阵线,为白人右翼政党。1980年6月改名为共和阵线  ,1984年7月改现名。
   ④  津巴布韦统一运动,1989年4月成立。
   
   

津巴布韦兹维沙瓦内矿区

津巴布韦兹维沙瓦内矿区


   
   津巴布韦经济发展较快,其水平在南部非洲仅次于南非。制造业、矿业和农业为经济三大支柱。独立后,政府坚持务实稳妥的经济政策,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低速增长。津巴布韦政府从1989年开始对经济结构和政策作了一些调整,颁布了新投资法和贸易自由化政策。1991年2月宣布经济改革计划,包括吸收外资、放松进出口限制、整顿国营企业、逐步减少和取消国家财政补贴和控制物价等措施,同时逐步使市场经济发挥决定性作用。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257.06亿津巴布韦元。货币名称:津巴布韦元,8.236津元兑1美元(1994年9月)。
   津巴布韦自然资源很丰富,有煤、铁、铬、石棉、金  、银、锂、铌、铅、锌、锡、铀、铜、镍等。工矿业基础较好,轻重工业齐全,有相当的加工能力,一般钢材、钢铁制品及轮胎、化工、纺织、汽车装配等基本自给,有些尚可出口。
   津巴布韦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粮食自给有余,盛产烟草、棉花。有南部非洲“粮仓”之称。全国75%的人口直接以农业为生。
   津巴布韦独立后,随着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业产值成倍增长,旅游业也有很大发展。风景点有闻名世界的维多利亚瀑布。
   津巴布韦的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铁路总长2836千米。津巴布韦为内陆国家,最近的出海口为东邻莫桑比克的贝拉港和马普托港,另有两条铁路通往南非港口。公路总长8.5万千米。全国有哈拉雷等3个国际机场;有8条国际航线,通往周围国家和奥地利、德国、英国、希腊等。
    1992年出口额55.3亿津巴布韦元,进口额74.29亿津巴布韦元。外汇储备(不含黄金)2.221亿美元。津巴布韦独立后每年约获得2~3亿美元的援助。主要援助国和国际组织为英国、美国、德国和世界银行等。
   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津巴布韦大学是唯一高等学府。文盲占全国成人人口的30%~40%。主要报刊均以英文出版,有日报《先驱报》,周刊《星期日邮报》。津巴布韦全非通讯社于1980年建立。津巴布韦广播公司创办于1957年,分电台和电视台两部分。电台有4套节目,用英语和6种民族语言广播。电视台有两套节目。
   津巴布韦奉行不结盟政策,维护非洲团结,积极发展同南部非洲国家的地区合作;积极参与和支持不结盟运动,主张全面、彻底的核裁军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津巴布韦与中国于1980年 4月18日建交。两国政府间签有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以及贸易协定和文化协定等。
   津巴布韦同英国关系密切,英国为津巴布韦主要贸易伙伴和援助国。英国曾派军训团帮助津巴布韦整编、训练军队。津巴布韦同美国保持正常友好关系。1980~1990年美国向津巴布韦提供的直接和间接援助达4.3亿美元。1986~1988年,津巴布韦批评美国在南非问题上的政策,美国中断援津。
    津巴布韦重视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重视地区合作。它同莫桑比克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签有友好条约和防务协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