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桂皮, 肉桂
1)  cassia bark [ lignea ]
桂皮, 肉桂
2)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bark
肉桂皮
1.
A new method of extracting cinnam aldehyde from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bark was put forward.
用少量乙醇溶液润湿肉桂皮,然后加入热水,使渗透到肉桂皮微孔内的乙醇溶液沸腾,强化提取过程。
3)  Cinnamic acid
桂皮酸,肉桂酸
4)  cinnamon [英]['sɪnəmən]  [美]['sɪnəmən]
肉桂
1.
Study on the purifying technology of the total saponins in cinnamon by macroporous resin;
大孔树脂纯化肉桂总皂苷工艺研究
2.
Determination of Cinnamaldehyde and Cinnamic Acid in Cinnamon by Non-aqueou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UV Detection;
非水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测定肉桂中的肉桂酸和肉桂醛
3.
Study on Technique of Cinnamon Volatile Oil by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tion;
超临界流体萃取肉桂挥发油工艺研究
5)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肉桂
1.
Investigation on Germanium in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by Spectrophotometry;
肉桂中有机锗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2.
Methodological Study on GC Fingerprint of Volatile Oil from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肉桂GC特征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
3.
Chemical Components of Essential Oils of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in Different Growth Year;
不同树龄肉桂挥发油的成分比较
6)  Cinnamomum cassia
肉桂
1.
Analysi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Volatile Oil from Ultramicro-powder and Common Grinding Powder of Cinnamomum cassia;
气质联用法分析肉桂普通粉及超微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2.
Determination of cinnamic acid in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after compatibility in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高效液相法测定黄连配伍肉桂前后肉桂酸的含量
补充资料:桂皮
【通用名称】
桂皮
【其他名称】
桂皮 (《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或川桂等的树皮。
【植物形态】
①天竺桂(《海药本草》),又名:山桂、月桂(《纲目》),土肉桂、土桂皮、野桂。 常绿乔木,高可17米。树皮赭黑色,有香气。单叶互生,近枝梢处交互对生;略革质;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9~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钝,基部锐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稍淡;具离基3出脉,中央主脉于上部再分出1~2对侧脉;叶柄平滑。花5~6朵,呈伞形花序,生于新枝的叶腋;花小,基部筒状,花被6裂,2轮,广椭圆形或椭圆形,内轮3片较长;发育雄蕊,9枚,3轮排列,外2轮花药内向,花丝基部无腺体,第3轮花药外向,花丝基部具2腺体,最内面尚有1轮退化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细小。浆果球形,暗紫色,基部有宿存萼筒,全缘。花期6月。果熟期12月。 生山野或培植于庭园。分布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桂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②阴香(《岭南采药录》),详"阴香皮"条。 ③细叶香桂 常绿高大乔木。树皮灰色;小枝密生绢状毛。叶在新枝对生,在老枝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4~14厘米,宽1~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密生绢状短柔毛,具离基3出脉,在背面显著隆起。圆锥花序腋生;总花梗和花梗密生白色短柔毛;花淡黄色,花被6裂,基部筒状;雄蕊、雌蕊与前种相似。浆果椭圆形,基部具宿存萼筒,全缘。花期5~6月。果期6~12月。 生长于山林。分布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④川桂,又名:柴桂,臭马桂。 常绿高大乔木。枝紫灰褐色,光滑。单叶互生咸近对生;革质;卵形至长卵形,长8~15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而顶点钝,基部楔状或钝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微被白粉,幼时有白色绢状毛,后渐脱落;具离基3出脉,在下面不隆起。花小,白色,成圆锥花序或伞形花序;总花梗细长,长1~6厘米,光滑或微被毛,小花梗丝状,先端渐粗,具细毛;花被6裂,内外皆疏生绢状细毛;雄蕊与雌蕊均与前种相似。浆果基部具截形之宿存萼简,全缘。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长于山区的斜坡、山林中。分布四川、广东、广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
冬季采取树皮,阴干。
【药材】
干燥的树皮,呈弯曲状或半筒状,或不整齐的块片,长约30~60厘米,宽达9厘米,厚约1~9毫米。外皮黑棕色至黑褐色,有灰白色花斑,表面栓皮或呈鱼鳞状脱落而显龟纹状凹斑。内表面暗红棕色至黑棕色。断面外层灰褐色,内层红棕色,间有黄棕色射线。气清香而凉,似樟脑,味微甜辛。以皮薄、呈卷筒状、香气浓厚者为佳。 主产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江西、浙江等地。此外云南、安徽亦产。 陕西、四川、云南尚以柴樟的干皮作桂皮。
【化学成分】
天竺桂的树皮含挥发油约1%,中含水芹烯、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叶含挥发油约1%,中含黄樟醚约60%,丁香油酚约3%,1,8-按叶素等。 细叶香桂的树皮含挥发油约1%,鞣质12.8%。叶含挥发油约1%。种子含脂肪油40%。
【药理作用】
桂皮中所含桂皮醛、丁香油酚的药理见"肉桂"及"丁香"条。 一种品种未注明的桂皮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共心性毛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剂比煎剂作用强,醚及醇浸出液比水浸剂作用强。故其有效成分可能是挥发油类,是否即是丁香油酚未见报道。
【性味】
辛,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大热,味辛甘,有小毒。"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心、肝、脾、肾四经。"
【功用主治】
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治腹冷胸满,呕吐噎膈,风湿痹痛,跌损瘀滞,血痢肠风。 ①《本草拾遗》:"治腹内诸冷,血气胀痛。" ②《海药本草》:"补暖腰脚,破产后恶血,治血痢肠风,功力与桂心同。" ③《四川中药志》:"益肝肾,通经脉,散风寒,除湿痹,暖腰膝,止呕吐。治筋骨疼痛,寒泄腹痛,霍乱呕吐,噎膈胸满,膀胱寒疝,腰膝现冷,风湿痹痛及跌损瘀滞等症。"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宜忌】
《四川中药志》:"阴虚有火者忌服。"
【临床应用】
治疗白色念珠菌病 取桂皮(未注明品种)100克加乙醚500毫升,浸渍24小时,滤过,置温水槽内蒸发,除去乙醚后,加蒸馏水100毫升,加温振荡,用滤纸过滤,滤液呈无色透明,调整pH为中性,装安瓿高压灭菌,即为桂皮素注射液。治疗各型白色念珠菌病共37例,均经临床检查及霉菌培养确诊。成人每日肌注2次,总量4~10毫升,儿童酌减。结果27例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培养转阴),6例显著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培养阳性,但菌落显著减少),4例好转(临床症状显着改善,培养阳性,菌落减少)。其中以内脏念珠菌病疗效较佳,一般在用药2~5天后体温即下降至正常,症状随之好转,培养转阴;对皮肤及粘膜感染的疗效较慢,一般在用药3~7日后症状开始好转,治疗最短12天,最长119天(曾中断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桂皮素如与广谱抗菌素合用,有可能预防抗菌素所造成的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白色念珠菌感染。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