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敌我识别雷达
1)  Identifier of foe or friend(IFF)
敌我识别雷达
2)  RIFF [英][rɪf]  [美][rɪf]
雷达敌我识别
1.
RIFF Jamming Technique Based on Sidelobe Suppression
基于旁瓣抑制的雷达敌我识别干扰技术
3)  IFF
敌我识别
1.
Analysis on Anti-jamming Technique of Cooperative IFF System;
协同式敌我识别系统抗干扰技术分析
2.
Discussion on IFF MK ⅫA Mode 5;
敌我识别MK ⅫA浅析
3.
Pseudo-random Code and Its Generation in Missile IFF System;
导弹敌我识别系统中伪随机码及其实现
4)  identification friend or foe
敌我识别
1.
However, some certain situations, such as combat identification friend or foe system, also demand for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scheme which can perform well at the user-to-user level.
目前已有大量使用于服务器和用户间的身份认证协议,但现实中有要求在用户和用户间进行认证的需求,如战场敌我识别系统。
2.
Along with the modern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it is an urgent problem need to be resolved currently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how to realize the identification friend or foe(IFF) signals sorting in the complicated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随着现代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如何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实现敌我识别信号的分选,是电子侦察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  IFF
敌我识别器
1.
The problem of fixing the interrogator antenna has been lim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irborne IFF.
询问天线的安装问题一直以来制约着机载敌我识别器的发展,为此,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机载平台的电扫询问天线敌我识别器问答机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技术特征,并简述了试验情况。
6)  Identification friend or foe (IFF)
敌我识别(IFF)
补充资料:雷达敌我识别系统
      用于识别被雷达发现的目标敌我属性的电子技术装备。是现代战争中识别敌我的一种重要手段。根据装载位置和识别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地面识别系统、机载识别系统(见飞机敌我识别器)、舰载识别系统:①地面识别系统,用于对飞机、舰艇的识别和坦克之间的识别;②机载识别系统,用于飞机之间的识别和对地面、水面目标的识别;③舰载识别系统,用于舰艇之间的识别以及对空中目标的识别。它们构成了地面、空中、水面统一的雷达敌我识别体系。
  
  雷达敌我识别系统,是由询问机和应答机两部分组成,通过问与答的方式,获得识别信息。当雷达发现目标后,即控制询问机向目标发出一组密码询问信号。如属己方(或友方)目标,目标上的应答机对询问信号进行解码,然后自动发回密码应答信号。询问机对应答信号进行解码后,输出一个识别标志给雷达显示器,与该目标回波一起显示出来,从而确认为己方目标。如属敌方目标或非合作目标(指没有装本系统应答机的目标),则解不出密码,雷达显示器上只有目标回波而没有识别标志。由于它采用有源问答的工作方式,能用较小的发射功率达到较远的作用距离,且不受目标反射面积大小的影响。询问信号和应答信号一般采用两种不同的频率传输,避免了地物、海浪和云雨等杂波所产生的干扰。它还能传输目标的呼救信号、编号和高度数据等其他信息,以及利用应答信号探测和跟踪己方目标,所以雷达敌我识别系统也称二次雷达或雷达信标。但它不能探测非合作目标。
  
  
  对雷达敌我识别系统的主要要求是:①询问和应答信号的密码数量多,变换灵活,保密性强;②识别范围和对目标分辨能力要与所配雷达相适应;③识别的可靠性高,互相之间干扰小等。
  
  雷达敌我识别系统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1939年,英国研制成功了第一部敌我识别器,称MKⅠ型。随后,经过多次改进,又研制出MKⅡ、MKⅢ、MKⅤ等型号,在战争中发挥了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MKⅤ的基础上研制出了Ⅹ型。这是一种军民兼容的体制,利用密码的区分,既能用于军事上识别敌我目标,又能用于民航的空中交通管制。1954年,被国际民航组织所采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雷达敌我识别系统又有改进,较好地解决了天线副瓣干扰、以及系统内设备之间的窜扰、混扰等问题,在采用微处理机编码和控制后,提高了保密性能和自动化程度;有些国家还研制了通信、导航、识别综合系统,以提高识别可靠性和设备利用率;对于非合作式等其他识别体制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
  
  进一步提高抗破译、抗干扰能力和在密集的多目标条件下识别敌我的能力,仍然是雷达敌我识别系统发展中要解决的重点课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