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赣南医学院学报
1)  Journal of Gannan Medical College
赣南医学院学报
2)  Journal of Nantong Medical
南通医学院学报
3)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Wannan
皖南医学院学报
4)  GNNU
赣南师范学院
1.
The New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Reading Room of the Library of GNNU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教材阅览室管理新探
5)  journal of Henan Medical College for Staff and Workers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6)  Journal of Nanjing Military Medical College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
补充资料:赣南
赣南
赣南

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又称赣南,面积3.9万多平方米,人口800万. 赣州人文荟萃,旅游资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以宋代"四古"(古石窟、古城墙、古浮桥、古瓷窟)为代表的宋城文化旅游区,还有被誉为水上丝绸之路的梅关古驿道旅游区;有道教第35福地翠徽峰金精洞还有传说中汉钟离得道成仙的汉仙岩;有天然氧吧阳岭,人间仙境小武当山,水上明珠陡水湖,还有东江源头三百山······。 赣州还曾是个激涌革命风云的地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瑞金成立,工农红军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瑞金被称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兴国是著名的将军县。蒋经过国先生也曾在赣南工作和生活了5年多时间。

赣州还是客家人主要集散地和聚居地。神奇的客家围屋、古朴的客家民居、美妙的客家山歌、浓郁的客家风情······,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今赣州推出“红色故都、江南宋城、东江源头、客家摇篮”四个品牌,并整合包装了三条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展示给大家,供旅游参考。

江西的母亲河是赣江。赣江(东江)的源头在赣州。到赣州去,走进赣江(东江)源,探寻客家源,追溯共和国之源。您收获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与美丽的风景,更有这里悠扬的风韵和纯朴的民情。

赣州欢迎你!

赣州市(原赣州地区)位于江西省南部,简称赣南.全市总面积394万公顷,总人口782万,下辖18个县(市、区)有山地面积304万公顷,适宜种果面积30多万公顷。

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的山地土质造就了赣南的公有制品质,是赣南发展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赣南属中亚热带南缘,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8.9.c,年平均无霜期287天,年平均降雨量1605mm,年日照时数为1813小时,且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宽皮柑桔和橙类的生长.

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考察在赣南实在考察后认定:"赣南发展柑桔得天独厚".在中国柑桔区划中,赣南被列为"宽皮柑桔最适宜区"和"橙类适宜区".全市现有果园种植面积10多万公顷(柑桔6.5万公顷)水果总产量34.59万t*柑桔占25.78万t),初步形成了以脐橙为主,甜柚、甜桔、蜜桔等多种名特优水果相结合的中国重要的新兴优质水果生产基地。赣南的果品,品质优良。脐橙蜜桔等果品多次荣获全国优质农产品称号,在同类产品评比中名列前茅,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原国际柑桔学会理事、中国柑桔专家章文才教授评价说:“赣面脐橙品质特优,自然着色橙红鲜艳,含果汁55%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以上”;美国佛州大学柑桔博士戴维斯教授评价说:“赣南的脐橙色泽品质可与美国脐橙媲美”。

赣南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优越,在栽培实践中已探索出一条“猪-沼-果”的生态模式,是生产无公害水果的天然地带。

赣南的果业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一九九七年赣南果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柑桔第一股。市设立了柑桔研究所,市、县、乡三级均设有果业局和果技站,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技队伍和健全的服务网络。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江西南大门,被誉为“宋代历史博物馆.

赣州文化底蕴丰厚,五千年前就有先民生息繁衍.赣州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发祥地和家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全市95%以上为客家人,与闽、粤、港、台有独特的亲缘、人缘、地缘关系和长期稳定的交往.

目前赣州的海外侨胞及港、澳、台胞有近十万人,其中,在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造诣的知名人士有九百余人.

赣州也是掀起中国近代历史风云的地方.二十世纪3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曾在赣南战斗生活过,并在瑞金创建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兴国是著名的将军县,当年有80%青壮年参加工农红军,其中有近30%的人为国捐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