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爆发双星
1)  eruptive binary
爆发双星
2)  nova eruption
新星爆发
3)  cometary outburst
彗星爆发
1.
Whether a cometary outburst with a jet can cause observable short-term nongravitational effect is investigated.
探讨伴有喷流的彗星爆发是否造成可观测的非引力效应。
4)  eruptive variable
爆发变星
5)  eruptive star
爆发星
6)  supernova explosion
超新星爆发
补充资料:壮观的超新星爆发(图)

质量比较大的恒星演化到晚期,中心部分的核燃料用完后,因为辐射压力突然减少,无法抵抗巨大的引力就要向中心坍缩。向中心坍缩的质量超过白矮星的质量上限,自由电子的压力无法抵抗,因此坍缩过程极为猛烈,导致把恒星的外层炸掉。说得形象点儿就好比是恒星发生了大爆炸,变为壮观的超新星。超新星爆发是无法预测的,总是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突然发生。爆发前的恒星很暗,很不显眼,爆发时,亮度可增加几千倍到几万倍。

中国古代在观测和记录超新星爆发方面有着辉煌的成就。查遍2000年的历史文献,由中国、阿拉伯及欧洲的历史记录可以确认为超新星爆发的只有寥寥8、9次。那时只能用肉眼观测,显然对发生在很远距离或银河系中心方向的超新星是不可能观测到的。最早的记录是公元185年在半人马座发现的超新星,爆发时的视星等达-8等,持续20个月都可以看见。1006年5月6日发生在豺狼座和半人马座之间的超新星是历史记载中最亮的,视星等达-9.8等,有半个月亮那么亮,好几年都可以看见。最有名的当属1054年7月4日在金牛座出现的一颗,视星等达-5等,最亮时超过天空中最亮的金星,在大白天还光芒四射,夜晚可以看见的时间长达将近两年。这颗超新星成为现代天体物理学研究的宝贝,被国际天文学界称为“中国新星”。1572年仙后座超新星和1604年蛇夫座超新星分别以外国天文学家的名字命名,称为“第谷新星”和“开普勒新星”。实际上,我国古代资料对这两颗超新星也有记载,第谷新星还是明朝万历皇帝在宫中亲眼看见的超新星,当时他还设坛祭祀,亲自跪拜。

在银河系中发现的超新星都是天文望远镜发明以前由肉眼观测到的,所以没有现代标准的光度和光谱数据,古代史料中的记录属于现象的描写。古代对天体的分类不够严格,各国、各朝代对观测现象的描写也不统一。因此对它们的证认工作比较困难,首先要剔除那些新星和彗星。这些古代记录中关于超新星的方位、亮度变化和时间的资料都是非常重要的,使我们对超新星爆发的特性和它们的类别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特别是还为确认与它们相联系的超新星遗迹提供了重要线索。

河外星系千千万万,每个星系中都有亿万颗恒星,恒星演化晚期自然也会发展到超新星爆发的阶段。河外星系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望远镜威力的不断提高使我们很容易监测到河外星系中偶发的超新星爆发。目前每年都能发现20颗河外星系中的超新星,累积已超过千颗。其中我国北京天文台发现的数目已占不小的比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