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世界宗教宽容日
1)  Universal Religious Tolerance Day
世界宗教宽容日
2)  World Religion Day
世界宗教日
3)  religious world
宗教世界
1.
The gods in Plato’s idealistic world and the gods of the religious worlds are closely interconnected, and they all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natural,displaying ultimate entity, the idealistic gods come from polytheism, and develop to monothei.
柏拉图理念世界的“神”与宗教世界的“神”紧密联系,都具有超自然的神的特性,表现着终极实在,理念神从宗教的多神教中来,向一神教发展;同时,他们在基本属性、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对人类的引领作用、存在的思想基础方面又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conology,this paper discribes the god and ghost images,sacrificial images and Bimosuni images in the religious world of Yi people and observes the basic life style and thought patten of Yi people.
论文借用图像学的基本视角,在描述彝族宗教世界神鬼图像、祭祀图像、毕摩苏尼图像的基础上,观照彝族生活的基本形式和思维方式,表达一种观点:在彝族生活世界里,宗教规界生活,生活汇融宗教,神权人权混杂,是一个人神互动的世界。
4)  world religion
世界宗教
1.
Which will lead the future of the world,multi|civilization or conflict between civilizations?As to this question,The ethic movement throughout the world launched by the world religions world caused a sharp response.
人类未来是世界文明多元化,还是文明的冲突?对这个世界文明视域的问题,世界宗教界发起的全球伦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
5)  religious toleration
宗教宽容
1.
The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of Religious Toleration in 16~(th)-17~(th) Century Western Europe;
浅析16-17世纪宗教宽容在西欧的发展
2.
The Epistola de Tolerantia by John Locke published in 1689 lai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religious toleration in modern western countries.
洛克的《论宗教宽容》,是现代西方处理宗教冲突的基本理论依据。
6)  religious tolerance
宗教宽容
1.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religious tolerance in Singapore and the reasons why it has taken shape.
本文对新加坡宗教宽容的局面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论述。
2.
Locke stands for religious tolerance according to natural rights and human rational limits.
依据人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和人类理性的局限,洛克主张宗教宽容。
3.
The early empire continues this policy of religious tolerance.
罗马的一般性宗教政策具有"宽容"的特征,帝国早期延续了这种宗教宽容政策,对早期基督教的政策也以宽容为主,甚至在特定时期还对基督教的传教活动进行保护。
补充资料:世界宗教问题
      由宗教信仰、宗教歧视、宗教迫害或宗教战争引起的世界性社会问题。
  
  世界各大宗教在政治上都有重大的影响,但对它们的社会作用,应根据其在某一历史进程中的情况作出评价。历史上统治阶级总利用宗教作为维护其反动统治的精神支柱,但宗教在促进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上又起过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成为维系民族统一和政治自主的旗帜和纽带,是维护世界和平、增强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
  
  公元 4世纪,罗马帝国开始把基督教作为对内控制和对外扩张的工具,此后的宗教歧视和宗教迫害曾在欧洲造成长达12个世纪的黑暗时代。伊斯兰教于 7世纪兴起,在地中海沿岸与基督教势力发生过严重冲突。11世纪末,罗马帝国发动了基督教徒对穆斯林的宗教战争,延续了400余年。15世纪后,西方殖民主义者企图以基督教占领东方,遭到东南亚和东亚诸国佛教势力的抗拒。
  
  基督教内部斗争也始终未停,13世纪初,罗马天主教与东正教在君士坦丁堡发生武装冲突;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新教与天主教爆发了长期战争。伊斯兰教中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对立相当尖锐。
  
  当今世界上仍有一些极右的宗教组织视共产主义为异端邪说,在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之间进行挑拨;国际帝国主义和扩张主义也往往以宗教为借口,插手他国事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的冲突也有一定的宗教背景。70年代末出现的"伊斯兰化"和国际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更令世人瞩目。80年代的局部宗教事件屡屡发生,印度锡克教徒与印度教徒的流血斗争,印度总理I.甘地被刺是突出的例证。基督教力量与穆斯林武装间的对抗也是黎巴嫩战火不息的原因之一。1989年《撒旦诗篇》一书的出版和处死作者的命令,引起英国与伊朗关系的紧张。
  
  导致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因,是不同的国家、民族、团体和政治力量在利用宗教作为巩固统治、加强团结、一致对抗外部力量,实现各自的国家、民族利益的过程中发生的利益冲突。当一种政治力量处于某种困境时,往往通过宗教的形式寻求解决的途径,使宗教的意志成为对外扩张的借口或争夺势力范围的动力,也可以成为促进国家、民族统一、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重要力量。
  
  16~17世纪欧洲许多国家出现人文主义思潮,哲学、自然科学、教育和史学等逐步脱离宗教成为独立学科。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把宗教与国家的分离当作民主立国的原则,对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成为时代的潮流;在大多数国家宗教信仰自由已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宗教自身的日趋世俗化和现代化,国际上宗教与无神论之间、不同宗教派别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合作共事日益增多。这一切为消除信仰差异造成的隔阂、歧视和对抗,创造了有利条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