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拉伯雷式幽默
1)  Rabelaisian humor
拉伯雷式幽默
2)  Kndera's humor
昆德拉式幽默
3)  Shavian Humor
萧式幽默
4)  Deviation Humor
岔道式幽默
1.
Deviation Humor in Short Messages;
手机短信中的岔道式幽默
5)  humor implication
幽默式暗示
6)  American style of humorous
美国式幽默
补充资料:昆德拉
昆德拉(1929~ )
Kundera,Milan
    捷克作家。1929年4月1日生于布尔诺市一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布拉格艺术学院电影系。曾任文学教员、《文学报》主编、作协理事。受萨特影响颇深。20世纪50年代发表的诗集《人,一座广阔的花园》、《最后的五月》以及爱情诗集《独白》都曾引起过诗坛的广泛评论。1960年发表了一部论述捷克作家瓦·万丘拉小说的随笔集《小说的艺术》。196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玩笑》激荡了捷克文坛,评论界称“它竖起了历史的里程碑”。因在1967年参加反对苏联出兵捷克,被开除出捷克共产党。1975年起流亡法国。70年代后在西方出版《生活不在这里》(获法国梅底西斯奖)、《笑忘录》、《为了告别的聚会》、《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又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长篇小说以及一些随笔。昆德拉的小说里拥有哲理、政治、色情与幽默讽刺多种色彩,是人文主义、民族主义以及艺术完美的混合。它们通常都是借一些复杂的政治事件,着力描写人对生活的选择,透视捷克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生活和心绪 。如60年代的《玩笑》,通过一桩政治错案给主人公造成的巨大伤害,着力揭示当年政治制度下“那个世界的荒谬性”这一哲理性的主题。80年代的《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则是以1968年事件为背景,描写捷克知识分子的感情生活和人生的选择;松散的情节开展中,作者常常广引博证,寓哲理于生活细节,特别是对媚俗现象作了深含不露的精辟反讽。
   80年代后半期起,中国通过英译本译介了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等8部作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