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assimilation of new ideas
新思想的吸收
3) thoughts on taxation
税收思想
1.
In th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China,Chen Yun developed his unique thoughts on taxation,which can be separated into four periods: Anti-Japanese War period,Liberation War period,1949-1978 period and reform-and-opening-up period.
陈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税收思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力图增收以解决战争之需,50年代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主张统一税制并合理简化税制,改革开放后强调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税收关系。
4) new thoughts
新思想
1.
It is very necessary for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 to form new thoughts and adopt new policy,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water-saving in agriculture.
水资源管理需要建立新思想,采取新策略,这对促进农业节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Based on studying the several larger interior connected sub-networks,the influence of the scientists and the promulgation method of the new thoughts in this scientific field are discussed.
通过对合作网络内部较大的几个连通子网络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该领域内科学家的影响力以及新思想的传播方式。
5) thought innovation
思想创新
1.
This paper probes intothe tactics for strengtheningthe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fromthe aspects ofthe thought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technologyinnovation and talent innovation.
从思想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
2.
It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actively carry forward thought innovation from now on and explore new ways in teaching reform.
从教学改革的实践出发 ,论述了思想创新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指出今后应积极推进思想创新 ,探索教学改革新路
6) innovatory thought
创新思想
1.
Based on comparative method,innovatory thought for structure design of GA35 automatic gun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with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work principle of the structure,structure re- form,and improvement of acting force for parts and system synthesis,etc.
从机构设计的原理形式、机构变异、改善受力状况和系统综合等方面,用比较法对 GA35自动机的机构设计创新思想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值得借鉴的内容。
2.
The connotation of Jiang Ze-Min s innovatory thought is very rich.
江泽民同志的创新思想内涵丰富,创新的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创新的前提条件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的基本要求是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补充资料:供给学派税收思想
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的税收理论与政策主张。该学派因强调"供给创造需求"而得名,又称供应学派。它认为一个国家国民生产增长率主要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主要生产要素的供给及其有效使用;企业和个人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谋取利润和报酬,取得实际收入。主张充分发挥自由市场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的调节作用;政府的税收应该成为刺激供应、增加生产和实际收入的工具。
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J.M.凯恩斯根据30年代的经济现实,提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会使社会经济趋向充分就业均衡,不会把社会供求自动调节到完全一致,而必须经由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运用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刺激需求,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社会稳定和"消除"经济危机。许多西方国家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制定经济政策,取得一定成效,资本主义生产同市场的矛盾暂时被掩盖起来。但是进入6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又出现生产停滞、严重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对解决这样的局面软弱无力,西方各种经济学派的理论与政策向其提出挑战,于70年代兴起的供给学派便是其中之一。
税收理论 供给学派产生以后,中外经济学家大都认为它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都承认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①这一理论和政策主张出现不久即被英、美等国政府所接受,并据此迅速制定政策加以贯彻执行,这在经济学史上是少见的。②供给学派对政府开支、经济管制,特别是对税收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有独到的理论分析和政策见解。因此,它的税收理论受到人们格外重视。供给学派的税收思想同凯恩斯主义税收思想相比有三个明显的变化:由强调刺激需求改变为强调刺激供给;由强调实行"收入再分配"改变为强调鼓励生产、工作效率和扩大收入差距;由强调政府干预改变为强调运用市场机制缩小政府经济职能。
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 这种理论通常以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经济学家A.B.拉弗的名字命名的"拉弗曲线"来图解。
拉弗认为,美国在70年代初发生通货膨胀和严重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供给不足。产生供给不足的原因是政府在税收、开支和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失误:税收负担过重,政府开支过大,规章制度过繁。这些错误政策打击了人们增加供给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经济滞胀的局面。1974年,拉弗在华盛顿一家饭店的餐巾上画出一条潦草的曲线(见图),在阐明自己的上述观点。
图中横轴x代表税率,纵轴y代表由税率和生产决定的税收收入。在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采用高税率,不一定会得到高收入。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税率为零时的税收不干预生产,这时虽然可能会使生产扩大,但政府的税收收入却是零,结果会使政府的全部活动停止,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对生产不利,所以,这种税率不足取。当税率由零点沿x轴向右推移亦即税率升高逐渐增加至C点时,税收收入增至A,生产状态为最佳。因此,可以说C点是最佳税率。如果税率超过C点继续提高时,那么,因高税率阻碍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使税基缩小,税收收入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下降。如果税率提高到B(100%)时,货币经济中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会停止,人们会被迫转而采取以物易物或"地下活动"的方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逃避税收负担,这时税收收入也会降到零。因此拉弗认为图中的阴影部分ABC是税收的"禁区"范围。而美国的税率早已进入禁区。但也有人认为这一论断缺乏历史和现实的验证。对于一个国家的决策部门来说,鉴别税率是处于禁区或非禁区是重要的,而决定C点的位置更加重要。当然C点也并非一成不变。
应该说明的是,拉弗曲线中的税率是指所得税类的税率,不包括流转税类税种(如烟税、酒税、奢侈品税等)的税率,因为对后者的税率有时规定为100%,也会有税收收入。
税负对消费与投资决策影响的理论 这种理论通常以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P.C.罗伯茨的"相对价格理论"来阐释。
相对价格理论认为,消费与投资、闲暇与工作都是有代价的,并有一定"价格"的。税收负担也是一种代价,一种价格,在一定的条件下,税收负担价格的高低,决定消费与投资、闲暇与工作价格的高低,从而影响人们对消费与投资、闲暇与工作的决策。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价格发生变化不仅会引起买卖双方所得的变化,而且也会产生"替代效应"。税收负担的变化同样会产生替代效应。这种替代效应在消费与投资、闲暇与工作等方面都会发生。在经济的供给方面有两种重要的相对价格:①支配着人们决定其收入在消费、储蓄或投资之间如何分配的相对价格。即一个人把一个单位的收入用于眼前的消费所付出的代价,便是由于没有把这一单位的收入用于储蓄或投资而放弃的未来的收入来源。这一收入来源的价值,决定于边际税率。边际税率是指每一单位的收入增量中税收所占的比率。边际税率越高,其价值就越低。因此,高税率使消费相对于被放弃的收入而言显得比较合算,致使储蓄下降,从而使投资减少。②支配着人们决定他在工作和闲暇之间,或在闲暇和通过提高技术而增加人力资本之间如何分配时间的相对价格。即一个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闲暇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因不工作而放弃了一笔眼前的收入,或者因未参加为提高技术的学习而放弃了一笔未来的收入。这笔被放弃的收入的价值,取决于对新增收入征税的税率。边际税率越高,闲暇代价就越小,因而旷工增加,加班减少,人们用于提高技术水平的时间也相对减少。
相对价格理论的提出,为供给学派的减税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税率越高,工作报酬就越低,闲暇代价就越小,那么,高税率自然就会鼓励闲暇,打击人们工作积极性。同样,税率越高,消费的代价就越小,投资的报酬就越低,高税率自然就会鼓励消费,打击人们投资的积极性。因此,在劳动者、储蓄者和投资者对较高报酬的反映"弹性"较大时,减税的"自偿"能力也越大。这时减税不仅可以把闲暇的时间和闲暇的资金转化为生产要素,而且税收收入也不会减少甚至还会增加。
相对价格理论是对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否定。凯恩斯认为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开支在需求方面起作用的,而供给学派认为,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相对价格进而改变对生产的刺激,在供给方面起作用的。凯恩斯强调平均税率,因为税收是通过改变可支配收入进而改变总需求来影响经济的。供给学派强调边际税率,因为税收是通过改变对工作、储蓄、投资和承担风险的刺激来影响经济的。
降低累进税率与边际税率 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中的根本问题是通货膨胀,但供给学派认为根本问题是税收制度,是所得税的"税率结构"不合理,也就是对富人征税适用的税率太高,富人的负担太重。主张降低税率,特别是降低边际税率。因为边际税率越高,替代效应越大,对人们创造新增收入积极性的伤害也越大。因此,特别强调降低对额外收入具有重要刺激效果的边际税率。供给学派认为,实行高累进税率制度的弊端有:①影响富人投资的积极性。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富人投资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增加税收负担,对富人的消费开支没有多大的影响,而影响的却是富人投资的数量和质量。因为消费开支在上层阶级的财富中只占相当小且较稳定的一部分。②促使地下经济发展。③增加逃税现象。④"经济外移"即资本外逃和人才外流,窒息经济的增长。
减少政府干预和税收减免 供给学派虽然推崇法国经济学家J.-B.萨伊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但并不一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而是反对过多的干预。它认为在美国由于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关于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政府干预已经膨胀到损害经济的程度。
供给学派认为政府对某些税收项目实行减免也是干预经济的表现。因为它不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而是握有减免税权力的部门主观意志的体现。减免税项目越多,规模越大,越会使税基缩小,并会减少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增加纳税人对税负不公平的担心。同时,税收减免还常常是只能刺激需求,不能增加供给。所以,供给学派主张用减少减免税的办法换取降低税率,用低税率去刺激投资、储蓄和工作的积极性。
对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供给学派的税收思想对20世纪 8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很大。1981年和 1986年R.W.里根总统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和税制改革方案,都是以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和税收思想为主要依据的。但是,供给学派能否真正彻底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许多经济学家持怀疑态度。同时,还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推行供给学派政策使美国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贫富悬殊在以空前的速度加深,在政治上"已经种下了灾难的种子"。
参考书目
G.吉尔德著,储玉坤译:《财富与贫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P.C.罗伯茨著,杨鲁军、虞虹、李捷理译:《供应学派革命:华盛顿决策内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H.斯坦著,刘景竹译:《总统经济学──从罗斯福到里根以及未来总统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国计划出版社,北京,1989。
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J.M.凯恩斯根据30年代的经济现实,提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会使社会经济趋向充分就业均衡,不会把社会供求自动调节到完全一致,而必须经由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运用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刺激需求,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社会稳定和"消除"经济危机。许多西方国家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制定经济政策,取得一定成效,资本主义生产同市场的矛盾暂时被掩盖起来。但是进入6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又出现生产停滞、严重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对解决这样的局面软弱无力,西方各种经济学派的理论与政策向其提出挑战,于70年代兴起的供给学派便是其中之一。
税收理论 供给学派产生以后,中外经济学家大都认为它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都承认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①这一理论和政策主张出现不久即被英、美等国政府所接受,并据此迅速制定政策加以贯彻执行,这在经济学史上是少见的。②供给学派对政府开支、经济管制,特别是对税收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有独到的理论分析和政策见解。因此,它的税收理论受到人们格外重视。供给学派的税收思想同凯恩斯主义税收思想相比有三个明显的变化:由强调刺激需求改变为强调刺激供给;由强调实行"收入再分配"改变为强调鼓励生产、工作效率和扩大收入差距;由强调政府干预改变为强调运用市场机制缩小政府经济职能。
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 这种理论通常以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经济学家A.B.拉弗的名字命名的"拉弗曲线"来图解。
拉弗认为,美国在70年代初发生通货膨胀和严重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供给不足。产生供给不足的原因是政府在税收、开支和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失误:税收负担过重,政府开支过大,规章制度过繁。这些错误政策打击了人们增加供给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经济滞胀的局面。1974年,拉弗在华盛顿一家饭店的餐巾上画出一条潦草的曲线(见图),在阐明自己的上述观点。
图中横轴x代表税率,纵轴y代表由税率和生产决定的税收收入。在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采用高税率,不一定会得到高收入。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税率为零时的税收不干预生产,这时虽然可能会使生产扩大,但政府的税收收入却是零,结果会使政府的全部活动停止,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对生产不利,所以,这种税率不足取。当税率由零点沿x轴向右推移亦即税率升高逐渐增加至C点时,税收收入增至A,生产状态为最佳。因此,可以说C点是最佳税率。如果税率超过C点继续提高时,那么,因高税率阻碍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使税基缩小,税收收入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下降。如果税率提高到B(100%)时,货币经济中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会停止,人们会被迫转而采取以物易物或"地下活动"的方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逃避税收负担,这时税收收入也会降到零。因此拉弗认为图中的阴影部分ABC是税收的"禁区"范围。而美国的税率早已进入禁区。但也有人认为这一论断缺乏历史和现实的验证。对于一个国家的决策部门来说,鉴别税率是处于禁区或非禁区是重要的,而决定C点的位置更加重要。当然C点也并非一成不变。
应该说明的是,拉弗曲线中的税率是指所得税类的税率,不包括流转税类税种(如烟税、酒税、奢侈品税等)的税率,因为对后者的税率有时规定为100%,也会有税收收入。
税负对消费与投资决策影响的理论 这种理论通常以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P.C.罗伯茨的"相对价格理论"来阐释。
相对价格理论认为,消费与投资、闲暇与工作都是有代价的,并有一定"价格"的。税收负担也是一种代价,一种价格,在一定的条件下,税收负担价格的高低,决定消费与投资、闲暇与工作价格的高低,从而影响人们对消费与投资、闲暇与工作的决策。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价格发生变化不仅会引起买卖双方所得的变化,而且也会产生"替代效应"。税收负担的变化同样会产生替代效应。这种替代效应在消费与投资、闲暇与工作等方面都会发生。在经济的供给方面有两种重要的相对价格:①支配着人们决定其收入在消费、储蓄或投资之间如何分配的相对价格。即一个人把一个单位的收入用于眼前的消费所付出的代价,便是由于没有把这一单位的收入用于储蓄或投资而放弃的未来的收入来源。这一收入来源的价值,决定于边际税率。边际税率是指每一单位的收入增量中税收所占的比率。边际税率越高,其价值就越低。因此,高税率使消费相对于被放弃的收入而言显得比较合算,致使储蓄下降,从而使投资减少。②支配着人们决定他在工作和闲暇之间,或在闲暇和通过提高技术而增加人力资本之间如何分配时间的相对价格。即一个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闲暇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因不工作而放弃了一笔眼前的收入,或者因未参加为提高技术的学习而放弃了一笔未来的收入。这笔被放弃的收入的价值,取决于对新增收入征税的税率。边际税率越高,闲暇代价就越小,因而旷工增加,加班减少,人们用于提高技术水平的时间也相对减少。
相对价格理论的提出,为供给学派的减税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税率越高,工作报酬就越低,闲暇代价就越小,那么,高税率自然就会鼓励闲暇,打击人们工作积极性。同样,税率越高,消费的代价就越小,投资的报酬就越低,高税率自然就会鼓励消费,打击人们投资的积极性。因此,在劳动者、储蓄者和投资者对较高报酬的反映"弹性"较大时,减税的"自偿"能力也越大。这时减税不仅可以把闲暇的时间和闲暇的资金转化为生产要素,而且税收收入也不会减少甚至还会增加。
相对价格理论是对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否定。凯恩斯认为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开支在需求方面起作用的,而供给学派认为,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相对价格进而改变对生产的刺激,在供给方面起作用的。凯恩斯强调平均税率,因为税收是通过改变可支配收入进而改变总需求来影响经济的。供给学派强调边际税率,因为税收是通过改变对工作、储蓄、投资和承担风险的刺激来影响经济的。
降低累进税率与边际税率 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中的根本问题是通货膨胀,但供给学派认为根本问题是税收制度,是所得税的"税率结构"不合理,也就是对富人征税适用的税率太高,富人的负担太重。主张降低税率,特别是降低边际税率。因为边际税率越高,替代效应越大,对人们创造新增收入积极性的伤害也越大。因此,特别强调降低对额外收入具有重要刺激效果的边际税率。供给学派认为,实行高累进税率制度的弊端有:①影响富人投资的积极性。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富人投资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增加税收负担,对富人的消费开支没有多大的影响,而影响的却是富人投资的数量和质量。因为消费开支在上层阶级的财富中只占相当小且较稳定的一部分。②促使地下经济发展。③增加逃税现象。④"经济外移"即资本外逃和人才外流,窒息经济的增长。
减少政府干预和税收减免 供给学派虽然推崇法国经济学家J.-B.萨伊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但并不一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而是反对过多的干预。它认为在美国由于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关于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政府干预已经膨胀到损害经济的程度。
供给学派认为政府对某些税收项目实行减免也是干预经济的表现。因为它不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而是握有减免税权力的部门主观意志的体现。减免税项目越多,规模越大,越会使税基缩小,并会减少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增加纳税人对税负不公平的担心。同时,税收减免还常常是只能刺激需求,不能增加供给。所以,供给学派主张用减少减免税的办法换取降低税率,用低税率去刺激投资、储蓄和工作的积极性。
对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供给学派的税收思想对20世纪 8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很大。1981年和 1986年R.W.里根总统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和税制改革方案,都是以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和税收思想为主要依据的。但是,供给学派能否真正彻底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许多经济学家持怀疑态度。同时,还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推行供给学派政策使美国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贫富悬殊在以空前的速度加深,在政治上"已经种下了灾难的种子"。
参考书目
G.吉尔德著,储玉坤译:《财富与贫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P.C.罗伯茨著,杨鲁军、虞虹、李捷理译:《供应学派革命:华盛顿决策内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H.斯坦著,刘景竹译:《总统经济学──从罗斯福到里根以及未来总统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国计划出版社,北京,198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