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大司马大将军
1)  general-in-chief and serving as commander-in-chief
大司马大将军
2)  HAN: chariot and horse general serving as commander-in-chief (a title used who was virtual regent, dominating the central government)
大司马车骑将军
3)  Great General
大将军
4)  Headquarters (or command) of the general-in-chief
大将军府
5)  Great general of the heaven
天大将军
6)  The Strong General
《大力将军》
1.
Seeing Pu Songling's View of Poor Scholar Friend 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trong General and Biography of Wu Liuqi
良马非不骏,盐阪徒悲鸣——从《大力将军》与《吴顺恪六奇别传》比较看蒲松龄的寒士知己观
补充资料:大司马大将军
      西汉前期大将军掌领兵征伐之事。西汉有前、后、左、右将军,但不常置。汉初军帅称将军,如曹参、周勃等都用此号。吕后、景帝时,灌婴、窦婴曾为大将军。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卫青因大破匈奴而拜为大将军,以统率诸将军。元狩四年(前119),武帝为了尊宠有功的卫青、霍去病,初置大司马,以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以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这是西汉将军前冠以大司马的开端。
  
  武帝临终时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佐幼主昭帝。从此,居此位者由军队的最高将领一变而为文职的宰辅之官,而且和丞相一样,置官属以理事。昭帝时,国事皆决于光;大司马大将军尽管位在丞相下,但实权则在丞相之上。宣帝时,外戚许延寿、史高以大司马车骑将军身份辅政,遂开以后王商、王凤等以外戚预政都须加上大司马车骑将军之类头衔的先声。
  
  成帝末,确立了三公制。大司马后面不再联以将军之号,和丞相、大司空并列为三公。三公为皇帝的三个最高辅政之臣,但仍以大司马居首位。掌权重臣如董贤、王莽等,职位都为大司马。
  
  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改大司马为太尉,以后不再见大司马的名称。光武帝给予吴汉、耿弇等有功将帅以大将军之号,但无实权。然而,从和帝时起,居大将军之位者为外戚窦宪、邓骘、梁冀等人,其权势极大。大将军官属的秩禄、人数都超过太尉府,当时人还把大将军府和三公府合称为"四府"。从外戚专权以后,大将军的权位高于三公,直至汉末。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