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王祯农书
1)  Wang Chen nung-shu
王祯农书
2)  Wang Zhen
王祯
1.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agricultural book" of Wang Zhen from the view of philology and digitization;
王祯《农书》在文献学、数字化方面的现状研究
2.
Achievements and Historical Status of the Book on Farming by Wang Zhen;
王祯《农书》的图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
3.
Research on the Agriculture Ecological Thought of Wang Zhen Nong Shu;
王祯《农书》农业生态思想研究
3)  Wang Hongzhen
王鸿祯
1.
Wang Hongzhen was graduated from Department of Geology, Peking University in 1939, conferred Ph.
王鸿祯,地质学家,1916年11月生,山东苍山人。
4)  Wang Shizhen
王士祯
1.
Wang Shizhen s Sorrows and The Way of Relief;
论王士祯的痛苦内容和解脱方式
2.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Wang Shizhen ’s Romantic Charm Theory;
王士祯“神韵说”的审美特征
3.
The Pursue of Subjectivity in WANG Shizhen s "Romantic Theory";
王士祯“神韵”说的主体性追求
5)  WANG Shi-zhen
王士祯
1.
The Living Space and Relation Networks of Han Officials in Early Qing——A Case of Wang Shi-zhen
清初京师汉官的生活空间和关系网络——以王士祯为个案
6)  Wang Shi zhen
王士祯
1.
Shen yun has not merely stayed within the theoretical boundaries suggested by Wang Shi zhen, and the impression of misdistribution in its practice has been taken as a sign of invalidity.
本文论述了自诗坛先驱的北学派 (后四家 )始到十九世纪前半期 ,王士祯诗学的“神韵”诗在朝鲜和韩国的文论中是如何阐释的。
2.
Wang Shi zhen s "theory of verve" with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etry and was highly valued by scholars in the past.
王士祯的“神韵说”在中国诗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对于“神韵说”与“兴”的关系 ,学术界一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补充资料:王祯农书

《王祯农书》

元代三大农书之冠

元王朝统治中国97年,时间虽不算很长,但却在我国农学史上留下了三部比较出色的农学著作。一是元建国初年司农司编写的《农桑辑要》,此后有《王祯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三书中尤以《王祯农书》影响最大。作者王祯,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元成宗时曾任宣州旌德县(今安徽旌德县)尹、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丰县)尹。他在为官期间,生活俭朴,捐俸给地方上兴办学校、修建桥梁、道路、施舍医药,确实给两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时人颇有好评,称赞他"惠民有为"。(《旌德县志》)王祯像我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一样,也继承了传统的"农本"思想,认为国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首要政事就是抓农业生产。王祯同时代人戴表元所写《王伯善农书序》中说,王祯在旌德和永丰任职时,劝农工作取得很大成效,政绩斐然。所采取的方法是每年规定农民种桑树若干株;对麻、苎、禾、黍、麰麦等作物,从播种以致收获的方法,都一一加以指导;还画出"钱、鑮、耰、耧、耙、麴"各种农具的图形,让老百姓仿造试制使用。他又"以身率先于下"、"亲执耒耜,躬务农桑"。最后,王祯把教民耕织、种植、养畜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加上搜集到的前人有关著作资料,编撰成《农书》。

《王祯农书》完成于1313年。全书正文共计37集,371目,约13万余字。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大部分,最后所附《杂录》包括了两篇与农业生产关系不大的"法制长生屋"和"造活字印书法"。

《王祯农书》在我国古代农学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兼论北方农业技术和南方农业技术。王祯自己是山东人,在安徽、江西两省做过地方官,又到过江、浙一带,所到之处,常常深入农村作实地观察。因此,《农书》里无论是记述耕作技术,还是农具的使用,或是栽桑养蚕,总是时时顾及南北的差别,致意于其间的相互交流。如垦耕,书中就详述了南北的特点,并说:"自北至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

(《垦耕篇第四》)又常把几种作用相同、形制相异的农具放在一起加以叙述,以便于人们比较采用,说:"今并载之,使南北通知,随宜而用,无使偏废。"(《耙耢篇第五》)养蚕方面,采撷南北养蚕方法加以叙述,并指出各有的优缺点,目的是"择其精妙,笔之于书,以为必效之法"。(《蚕缫篇第十五》)可以说,在《王祯农书》以前所有的综合性整体农书,像《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桑辑要》等,都只记述了北方的农业技术,没有谈及南方,更没有注意促进南北技术的交流。

《王祯农书》在前人著作基础上,第一次对所谓的广义农业生产知识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中国农学的传统体系。《吕氏春秋·上农》等4篇只是保存先秦有关农业政策、用地、整地和掌握农时的4篇农学论文。汉代的《氾胜之书》只残存了3000余字,不能见其全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整体农书,只有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与《王祯农书》相比较,《齐民要术》内容虽包括了粮食作物、蔬菜和果树栽培、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以及烹饪等,最后还附有非中国产的一些栽培植物,范围可谓十分广泛,但占了很大篇幅的烹饪显然是不属于农业生产范围的。《王祯农书》则明确表明广义农业包括粮食作物、蚕桑、畜牧、园艺、林业、渔业,而把《齐民要术》中的酿造、腌藏、果品加工、烹饪、饼饵、饮浆、制糖,以及煮胶、制笔等农产品加工的内容都去掉了。从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王祯农书》也超过《齐民要术》。《齐民要术》还没有明确的总论概念,属于这方面的内容只有《耕田》和《收种》两篇,构成全书的主要是农作物栽培各论,分别孤立地叙述各项生产技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