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苏联与朝鲜战争
1)  The Soviet Union and Korea War
苏联与朝鲜战争
2)  the Korea War
朝鲜战争
1.
The Outbreak of the Korea War and Response Made by Chinese Government——From an Angle of Dealing with Emergency;
朝鲜战争的爆发与新中国抗美援朝的决策——在突发事件的视角下
3)  Korean War
朝鲜战争
1.
The Korean War Outbreak and the Speech Changes of the Taiwan Liberal Intellectuals;
朝鲜战争爆发与大陆迁台自由派学人言论方向的转变——以《自由中国》半月刊为中心
2.
Stalin,Mao Zedong and the Korean War Reconsidered:Based on Newest Evidence from the Russian Archives;
斯大林、毛泽东与朝鲜战争再议——根据俄国档案文献的最新证据
3.
Some Analyses on the Deep Causes of the Korean War;
朝鲜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探析
4)  Korea War
朝鲜战争
1.
Comparing Korea War and Vietnam War of Research;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之比较研究
2.
Since Korea War broke out, the contai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been American paramount objective in Asia.
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全面遏制中国,确立以制华为核心的东南亚政策,为冷战期间的美国东南亚战略奠定了基调。
5)  the Korean War
朝鲜战争
1.
The Northeast Asia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berofe the Korean War;
朝鲜战争前美国的东北亚策略
2.
On the Historic Inevitability of the Korean War in 1950 s;
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3.
The United States policy-making of "the war localization" during the Korean War;
朝鲜战争中美国“战争局部化”政策的形成
6)  An Investigation of Stalin and Korean War
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补充资料: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
Korean War 

   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与韩国和美国之间爆发的战争。
    战前的形势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与苏联商定以北纬38°线为两国分别接受日本投降的临时军事分界线。1948年8月15日,朝鲜三八线以南成立大韩民国。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北部成立。朝鲜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双方小规模冲突不断。1950年1月美国与韩国签订《美韩联防互助协定》。2月,驻日美军最高司令官D.麦克阿瑟与李承晚在东京秘密会谈。6月19日,美国国务院顾问J.F.杜勒斯抵达韩国。
    战争的爆发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正午,美国总统H.S.杜鲁门宣布:他已命令美军直接介入朝鲜战争,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占台湾海峡。7月7日,美国等15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麦克阿瑟为总司令。朝鲜内战迅速变为美国的侵朝战争。战争开始阶段,朝鲜人民军迅速向南推进。6月28日,中国严斥美国侵略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7月15日I.V.斯大林在致印度总理J.尼赫鲁复电中,表示赞同安理会来和平处理朝鲜问题,并指出安理会应听取朝鲜人民代表陈述意见。
    战争的扩大 1950年9月15日,美国调集陆军4万余人,300多艘军舰,500多架飞机,从朝鲜中部仁川登陆。27日,杜鲁门授权麦克阿瑟向三八线以北进犯。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宣布:“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美国不顾朝、中方面多次警告,10月4日越过三八线,21日侵占平壤,下旬,先头部队逼近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情况下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1950年10月25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应邀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到1951年,朝中方面以运动战为主,连续发动了5次大规模战役,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共歼敌20余万,迫使美军转入战略防御。
    1950年11月28日中国要求安理会采取措施,促使美国武装力量撤出台湾,使美国及其他外国军队撤出朝鲜。11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关于朝鲜局势的声明》,表示要继续扩大战争,并准备使用原子弹,引起英、法、联邦德国等国的普遍恐慌。第五届联大期间,中国提出召开中、苏、美、英、法、印度、埃及7国会议,谈判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及美军撤离台湾地区等问题。1951年3月24日 ,麦克阿瑟发表声明,主张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引起英、法的不满和国内的混乱。为避免事态扩大,4月11日,杜鲁门撤销麦克阿瑟职务,代之以M.B.李奇微。
    停战谈判 1951年6月由苏联驻联合国代表提出,经美国和朝中双方协商,于7月10日开始在开城举行停战谈判。谈判经历了3个阶段。7月10日~8月23日为第一阶段,双方就议程问题达成如下协议:①通过议程;②确定双方军事分界线以建立非军事区;③在朝鲜境内实现停火与休战的具体安排;④关于战俘的安排问题;⑤向双方有关各国政府建议事项。第5项是根据朝中方面建议增补的,从而使这次谈判兼具军事和政治的两重性质。1951年10月25日~1952年10月8日在板门店举行第二阶段的谈判。双方就第二、三、五三项议程,先后达成协议。但是在讨论第四项议程时,美方坚持“自愿遣返”的主张,谈判中断。10~11月,美军在上甘岭地区发动大规模攻势受挫,双方再次进行谈判。1953年4月26日~7月27日进行第三阶段的谈判。双方就战俘问题达成协议。在谈判期间,美方不断发动军事攻势,公然使用细菌武器。朝中两国军队依托以坑道同野战工事相结合的防御阵地,粉碎了对方多次局部进攻,并进行了多次反击战役。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为一方、联合国军总司令M.W.克拉克为另一方,在《朝鲜停战协定》和《临时补充协定》上签字。
   停战协定的主要内容为:①以三八线附近的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由此线后退2千米,以建立一非军事区,非经特许,任何军人、平民不得越过军事分界线。②自协议签字后12小时起,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为,停止自朝鲜境外进入增援的军人和一切军事装备、武器弹药,组成军事停战委员会和中立国监察委员会进行监督。③停战协定生效后60天内,各方应将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分批直接遣返,将未予直接遣返的其余战俘统交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处理。④双方军事司令官向有关各国政府建议,在停战协定生效后3个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板门店谈判

板门店谈判


   
    战争的结局  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共投入1/3的陆军、1/5的空军和1/2以上的海军,支出200亿美元的直接战费,消耗7300万吨作战物资,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一切现代化武器,还拼凑了15个国家的兵力,仍以失败而告终。朝中人民军队共歼敌109万人,其中包括美军39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万多架,击毁和缴获坦克3000多辆,把侵略者赶回到原来发动战争的地区附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