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萨非王朝
1)  Safavid dynasty
萨非王朝
2)  Sassan Dynasty
萨珊王朝
1.
Persian Musical Instrument of Sassan Dynasty and Its Eastern Spread;
萨珊王朝波斯乐器和它的东渐
3)  the Saffārids
萨法尔王朝
1.
On the Expansion and Military Quality of the Saffārids;
萨法尔王朝的扩张及其军事性浅析
2.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affārids and the Abbāsids;
论萨法尔王朝与阿拔斯王朝的关系
4)  Safavides
萨法维王朝
1.
At last the Safavides defeated the Mughal Empire and firmly controlled the city.
16、17世纪,坎大哈因其在商业、军事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成为伊朗萨法维王朝和印度莫卧尔帝国长期争夺的对象。
5)  Saxon dynasty
萨克森王朝
6)  Sashan Wangchao kaogu
萨珊王朝考古
补充资料:萨非王朝
萨非王朝(1502~1736)
Safavid Dynasty

   16~18世纪统治伊朗的封建王朝。王朝始祖名萨非丁(1252~1334在位),因以为王朝名。1502年,伊斯梅尔一世(1502~1524在位)领导基泽勒巴什(意为红头军,因头戴12角深红色帽)在沙路尔击败白羊王朝军,攻下大不里士,自立为王,建萨非王朝。他宣布伊斯兰教什叶派为国教,与东西两方属于逊尼派的强敌——中亚的乌兹别克汗国和奥斯曼帝国相对抗。此后10年间,他致力于征服伊朗全境,进而向外扩张。1514年遭到奥斯曼帝国的反击,从而丧失了在军队中的威望。基泽勒巴什的首领们逐渐形成骄横跋扈的军事贵族。他们在中央担任宰相和大将军等要职,在各省任总督,因此,萨非王朝又被称为“基泽勒巴什国家”。
   
   

萨非王朝王宫

萨非王朝王宫


   
   伊斯梅尔之子塔赫马斯普在位期间(1524~1576),东西两强邻多次入侵,下美索不达米亚领土丧失,大不里士屡被占领,塔赫马斯普被迫迁都卡兹文。阿拔斯一世即位后,国势逐渐达于全盛。1597年阿拔斯一世大败乌兹别克于赫拉特,遂将国都从卡兹文迁至伊斯法罕。阿拔斯一世创设强大的常备军直属国王;中央设立咨询性机构最高会议,由国王召集,代表由国王指定;在行政方面,首相总理政务;地方设省,由各当地基泽勒巴什大贵族或王子任总督;属于王室领地的州则由国王另派高级官吏治理。1603年起,阿拔斯一世对奥斯曼帝国发动攻势,至1607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全部被逐出萨非国家。阿拔斯一世还致力于改善国内交通,奖励对外贸易,发展商业和手工业。陶瓷、丝织、毛毯等制品当时都达到高度发展的水平。伊朗一跃成为西亚的强国,和许多欧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阿拔斯一世死后,国家已急剧衰落。各王庸懦无能,阉人当政,政府官员贪污腐败,残酷压榨人民。1720年阿富汗的吉尔扎伊部落首领马赫穆德入侵伊朗东境,两年后围困首都伊斯法罕,苏丹侯赛因一世(1694~1722在位)率众投降,其子塔赫马斯普二世(1722~1732在位)在伊朗北部自立为王。1726年,呼罗珊的阿夫沙尔部落首领纳迪尔率部支援萨非王室,将阿富汗人逐出伊斯法罕。1732年,纳迪尔成为摄政。1736年,纳迪尔自立为王,改称纳迪尔沙,萨非王朝遂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