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摸上去硬梆梆的
1)  be hard to the touch
摸上去硬梆梆的
2)  Shangdang-bangzi opera
上党梆子
1.
Shangdang-bangzi opera is one of the local dialect operas with rich and generous historical culture.
上党梆子是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戏曲剧种,其丰富的声腔、表演、器乐等历史遗产,都彰显出其独特的地方艺术魅力和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3)  huaibang
怀梆
1.
The Form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of HuaiBang;
怀梆的形成及其古今走向
2.
A Study on the Art of Music for Voices and Development of Huaibang;
怀梆唱腔艺术及其发展探析
3.
Study on Huaibang’s Origins and its Traditional Scripts
怀梆源流及其传统剧目研究
4)  Wanbang
宛梆
1.
This paper is a case survey of Wanbang, a traditional local drama.
本文是关于传统地方戏剧——宛梆的个案调查。
5)  banghuang
梆黄
1.
One characteristic ofbanghuang tunes is that,when sung todifferent sets of text,aImost always have distinctly different melodic contours.
论文探论这几个范围:一)粤曲梆黄唱腔句式的类型。
6)  hind [英][haɪnd]  [美][haɪnd]
梆扎
补充资料:上党梆子
      戏曲剧种。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流行于古属上党郡的山西省东南部,故名上党梆子,也曾叫做上党宫调。一般认为它形成于泽州(今山西晋城),虽名梆子,实为包括昆、梆、啰(罗罗腔)、卷(卷戏)、簧(皮簧) 5种声腔的剧种。清乾隆年间已有山西泽州锣戏和黄河以北卷戏的戏班以及由"梆、罗、卷"组成的三合班在距泽州府不远的开封城内活动的记载(清李绿园《歧路灯》)。正是这种三合班,演变形成为多种声腔的剧种。又据晋城青莲寺道光九年(1829)碑刻记载,当地"有鸣凤班者,行戏四十余年矣"。可见这一剧种,于乾隆中后期已经盛行。流传过程中又分为两派,一称州府派,流行于泽州府一带,以鸣凤班最著名,后又有三乐意、万亿班等;一称潞府派,流行于潞安府和沁州(今长治、沁县),以壶关县的十万班最驰名,后又有擅演杨家将戏的乐意班和擅演岳家将戏的三义班。两个支派各有特点,州府派比较稳健委婉,潞府派则较豪迈奔放。据艺人传说,19世纪70年代当地遭受大灾,艺人外出逃荒演唱,于是上党梆子流传至河北和山东,后来演变为当地剧种。在山东曹州的称"本地侌"或枣梆。在河北永年的称西调或泽州调。上党梆子中的罗、卷戏久已不演,成为以演梆子戏为主,兼演少数皮簧及昆腔戏的剧种。
  
  梆子的唱腔结构体制以板式变化体为主。板式分为霸王别(慢三眼)、中四六(二性)、四六、大板(宏板)、垛板、散板、滚腔等。其中四六、大板是使用最多而颇具特色的板路。四六,一梆一眼,适宜叙事、对口,有慢、中、快之分。大板,有梆无眼,也分慢、中、快,既擅于叙事又能充分表现激烈的冲突。此外,还有"花腔"及曲牌,穿插于板腔之中或独立使用,活泼清新,起到增强或补充唱腔表现能力的作用。在唱法上,男女同腔同调,男腔用假声。伴奏乐器,主要有巨琴、二把、呼胡三大件。
  
  上党梆子行当有生、旦、净、丑,以生、净、青衣、武小生应工的戏最多,小生、小旦、小丑戏不占重要地位。各种行当的基本表演程式叫"三把",运用起来头昂胸挺,腕柔臂圆,稳健有力,据说由"小红拳"演化而来,一说来自木偶戏。因此,表演的传统风格是粗线条、大轮廓、简练大方、强烈明快。如今,已多受京剧表演的影响。传统的舞台装置,讲究大幔小幔、三桌六帔。传统的装扮也很有特色,生、净的冠戴保持"金色头盔黑乌纱"的规制,旦脚化装有所谓"破面",即对心术不良或品行不端者,用白粉在右眼睑上横划一笔,或在右颧骨处以三五笔画一朵小小的兰花或菊花,"以墨点破其面"(《庄岳委谈》),留有元杂剧化装的遗风,但所用颜色不同。
  
  据统计,上党梆子传统戏的剧目有 700余个,其中梆子戏近 600,皮簧90多,昆曲10余出,罗罗戏和卷戏各数种。现有剧本400多部。有代表性的剧目,如写杨家将故事的《三关排宴》、《雁门关》、《董家岭》;写岳家将故事的《巧缘案》、《夺秋魁》;写秦始皇搜宫的《甘泉宫》;写崔杼弑君的《东门会》以及写海瑞故事的《徐公案》等。经过整理改编的《三关排宴》已于1962年摄制成影片。著名演员有赵清海、段二淼、郭金顺、吴婉芝、郝聘之、郝同生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