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傅鹰科学思想研究
1)  Researches on Fu Ying s Scientific Thought
傅鹰科学思想研究
2)  The Research of Chen Fuliang s Thought
陈傅良思想研究
3)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cientific thought
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
4)  the scientific thoughts' study in france
法国科学思想研究
5)  An Research on Fushan s Ethical Theory
傅山伦理思想研究
6)  On FuLei's Literary Ideas
傅雷文艺思想研究
补充资料:傅鹰
傅鹰(1902~1979)

    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2年1月19日生于福建闽侯,1979年9月7日卒于北京。1919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22年赴美留学,1928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研究员。1929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东北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任教。1939年后,任厦门大学教务长兼理学院院长。1944年再度赴美,在密执安大学研究院从事吸附理论的研究。1950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大学教授和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创建中国第一个胶体化学教研室并兼任主任。曾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科学研究方面,早在1928年有关溶液吸附的博士论文工作中,即对著名的特劳贝规则进行了研究与修正。在进行液体对固体的润湿热研究中,提出润湿热是总表面能变化的度量,不能完全依靠润湿热大小来判断固体对液体的吸附程度,并于1929年首创了利用润湿热测定固体粉末比表面的热化学方法。40年代后期,又发现了溶液中的多分子层吸附现象,并将BET多层吸附公式由气相中的吸附推广到溶液中的吸附。编著有《大学普通化学》、《化学热力学导论》等书。发表论文30余篇。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傅鹰曾发表一些批评言论,当时党组织认为他是爱国的知识分子,动机是帮助党整风,没有把他划为右派分子。
   
   

图片

图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