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灾害与明代政治
1)  Disaster and Politics of Ming Dynasty
灾害与明代政治
2)  Disasters and Administration of Officials of Ming Dynasty
灾害与明代吏治
3)  politics of the Ming Dynasty
明代政治
4)  natural disaster in the Ming Dynasty
明代自然灾害
5)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eologic hazard
地质灾害与防治
6)  Civilization and Political Civilization
文明与政治文明
补充资料:明代政治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政治思想。
  
  背景  在农民起义胜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明王朝,为了对付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空前强化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明王朝的统治者,不仅废除丞相,设特务机构,改组军事指挥体系,大大加强了皇帝的集权统治,而且还极力推行以程朱理学为主要内容的思想统治。随着土地的高度集中和宦官专权的出现,明王朝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压迫日益加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也日益加深。农民起义,外寇入侵,宗室叛乱,此起彼伏。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反增税等市民运动兴起,又给社会矛盾增加了新内容。社会矛盾的急剧发展,导致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主要政治思想  明代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表现在如下5个方面:
  
  ① 外儒内法的政治权术。朱元璋夺取政权后,强调尊重儒学,洪武十五年(1382)下诏通祀孔子,称赞孔子"道冠百王,功参天地"。他主张以仁义之道治国,反对严刑峻罚,告诫大臣说:"丧乱之余,民思治安,犹饥渴之望饮食,若更驱之以法令,譬以药疗疾而加之以鸠,民何赖焉"(《明通鉴》卷一)。有人在总结元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时说:"元有天下,以宽得之,亦以宽失之"(《明通鉴》卷二),朱元璋驳斥说:"宽得之则闻之矣,以宽失之,未之闻也。居上之道,正宜用宽"(同前)。有人鼓吹申韩的重刑主义说:"法重则人不敢轻犯,吏察则下无遁情"。朱元璋则说:"法重则刑滥,吏察则政苛,钳制下民,而犯者必众","未闻用申韩之法可致尧舜之治也"(《明通鉴》卷四)。实际上朱元璋在政治活动中,却采取以猛治国的方针,实践了法家的政治主张。他猜忌成性,屡兴文字之狱;严刑峻罚,并运用特务组织,制造了许多血案;他采用野蛮残酷的刑罚,大批地屠戮,以至贤否不分,善恶不辨。
  
  ② 加强思想统治的心学。明代中期,阶级斗争日益激烈,农民起义时有发生。明王朝统治者在用暴力镇压农民起义的同时,又加强了思想统治。王守仁的心学便应运而生,"心学"认为心是宇宙的本体,天地万物的主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心派生出来的。他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王文成公全书·与王纯甫书之二》)。从心学的理论出发,他把封建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说成是人心所固有的。他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上》)。作为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孝悌和恻隐之心如同吃饭一样是人类的本能。推而广之,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名教也是人类的本能。他的逻辑是:如果人人都能自觉地遵守三纲五常之道,便不会犯上作乱,天下就太平了。
  
  ③ 挽救社会的改革思想。当明王朝的危机表面化时,出现了张居正的改革思想。他的改革纲领主要是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解决实际存在的弊端,提高统治功效。这些主张虽然反映了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要求改善统治的思想,但实际上却是难以做到的。
  
  ④ 反传统、反权威的"訾议国政"思想的兴起。明代后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了萌芽。市民阶级开始参加政治活动,相应地产生了思想上的代表人物。李贽勇敢地站出来反对封建传统、反对权威,要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宣传人类平等,批判封建礼教,反对岐视妇女,主张婚姻自由,他幻想"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的理想社会。以顾宪成为代表的东林学派,借讲学之名,"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抨击当权派,反对矿监、税监的掠夺,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
  
  ⑤ "均田免粮"的反封建口号。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的均平思想,提出了"均田免粮"的纲领,并在实践中给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分配了土地。这一纲领是近代民主革命"耕者有其田"思想的萌芽,包含了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
  
  影响  明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复杂状况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传统政治思想的高度发展与各种反权威、反正统思想的出现和发展,是明代政治思想的特点。明代的政治思想,特别是李贽的反传统、反权威思想,李自成革命军的"均田免粮"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黄宗羲、王夫之、唐甄以及近代的一些思想家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上述思想的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