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布拉格学派研究
1)  Study of Prague School
布拉格学派研究
2)  the Prague School
布拉格学派
1.
Its rise is attributable to multiple factors,among which are mostly challenges to the then historical linguistics,the early work of Saussure,Courtenay and their schools,and the founding of the Prague School.
在这一大背景下,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有多种促成因素,主要包括历史语言学面临的问题、索绪尔和库尔特内及其学派的先期研究以及布拉格学派的成立等。
2.
The Structrualism founded by Saussure was the first revolution in Linguistics which has three branches; the Prague School, American Structrualism and London School.
索绪尔首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是语言学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主要有三个分支流派,即:布拉格学派,描写语言学和伦敦学派。
3)  Prague school
布拉格学派
1.
A study of Mukarovsky s conception of aesthetics together with Prague School s contribution to aesthetics;
穆卡洛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兼论布拉格学派的美学贡献
2.
The Prague School, flourished in 1930 s, is also called Functional Linguistic School.
布拉格学派亦称功能语言学派 ,鼎盛于 2 0世纪 3 0年代。
4)  school study
学派研究
1.
The importance of school study is to make the process of the academic changing and developing well known and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basic laws.
学派研究的意义,在于能够更深透、更清晰地把握学术的发展变化过程、特征所在以及一些基本规律。
5)  Graz school
格拉茨学派
1.
This article makes researches on the introduction,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Italian Gestalt psychology from the view of the heterogeneous tension between the Graz school and the Berlin school.
从格拉茨学派与柏林学派之间的异质性张力的视角,考察了意大利格式塔心理学的引进、发展和现状。
6)  GUMG
格拉斯哥学派
1.
GUMG is short for Glasgow University Media Group and founded in 1974, a little bit later than the foundation of Birmingham Media School who influenced worldwide media research.
格拉斯哥学派由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媒体研究小组的成员组成,该小组成立于1974年,稍晚于同时代很有国际影响力的英国另一媒介学派——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然而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后者的日渐式微,格拉斯哥学派的创作力与批判精神却依然旺盛不减,大有超越之势。
补充资料:布拉格学派
      也称功能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活动中心是布拉格语言学会。
  
  形成与发展  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于1926年10月。创建人是布拉格查理大学教授V.马泰休斯。主要成员除捷克学者B.哈弗拉内克、B.特伦卡、J.瓦赫克、V.斯卡利奇卡、J.穆卡若夫斯基、A.V.伊萨钦科等人外,还有当时侨居国外的俄国语言学家H.C.特鲁别茨科伊(在维也纳)、R.雅柯布逊(在捷克)和S.O.卡尔采夫斯基(在日内瓦)。1929年,学会向第一次国际斯拉夫学者代表大会(在布拉格召开)提交一份《提纲》,全面阐述了自己的理论原则;1930年,他们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音系学代表会议上又详述了自己对语言(尤其是对语音结构)的观点。此后语言学界遂以"布拉格学派"称之。学会自1929~1939年出版了 8卷《布拉格语言学会学报》,发表了许多有国际影响的著作,此外,自1935年起还创办了期刊《词与语文》。
  
  1939年 3月德军占领捷克后,学会成员流散,活动中断,至1948年方恢复,其组织存在至1952年。后来,特伦卡、瓦赫克等人以及一些年轻的捷克学者继承布拉格学派的传统,在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以现代语文学部功能语言学小组的形式从事研究工作。
  
  布拉格学派的鼎盛时期是20年代末和30年代。当时学会同各国语言学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进行过许多学术交流活动。有些语言学家虽非学会成员,但因观点不同程度地接近布拉格学派,也对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奥地利的K.比勒、法国的A.马丁内和E.班维尼斯特、波兰的J.库里沃维奇、挪威的A.萨默费特、荷兰的A.W.德·格罗特等。
  
  一般认为布拉格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泰休斯、特鲁别茨科伊和雅柯布逊,但是也有人把马丁内包括进去。
  
  基本观点
  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在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和F.de索绪尔的影响下形成的。他们同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看法有同有异。相同之处是反对德国新语法学派的历史主义及分割主义,认为语言是一个系统,应对其结构进行共时的研究,不同之处是布拉格学派把语言的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研究。他们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作交际工具,语言是一个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功能系统。因此要用功能的观点去研究语言。
  
  布拉格学派同意把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区分开来,但不赞成把两者割裂。由于语言永远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而这种运动又触及语音、词汇和语法各方面,所以共时研究不能绝对地排除演化的概念(如有的成分已经陈旧、正在消亡,有的则产生不久,尚在发展);另一方面,历时研究也不能完全抛开系统和功能等概念。布拉格学派反对哥本哈根学派那种将语言视为封闭性符号系统,脱离符号的实体去研究纯粹的关系等做法,因为语言既然是在一定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那么研究这个系统时就不能不考虑它同社会现实(文化、文学、艺术等等)的联系,不能抛开实体去研究语言结构中的纯关系。在方法上,布拉格学派认为无须再用历史比较法去研究谱系关系和构拟母语,而应采用共时的分析比较法去研究各种语言(包括非亲属语言)的结构特征与发展趋势。他们针对语系的概念,提出"语盟"的概念,认为有些语言虽不一定有谱系关系,但在地理上相毗邻,在音系和语法结构上有近似特征,如巴尔干诸语言,就可以算是语盟。他们还主张在语言研究中把传统的定性分析同定量分析(统计方法)结合起来,以便得出一些贯通性的结论,例如考虑什么是能产型,什么是非能产型等。
  
  布拉格学派区别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之处是:他们主要研究已有悠久文化的欧洲语言,从功能观点出发广泛探讨标准语、语言修养、修辞学、文艺学、诗学、美学等问题。他们重视语义标准,主张采用对立论,而不接受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分布论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为了强调自己的特点,布拉格学派曾明确表示应该把自己称为功能语言学派。
  
  音位理论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系研究著称,代表作是特鲁别茨科伊的《音系学原理》(1939)。他认为音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以对立关系为原则来研究语音单位的各种功能,主要是辨义功能。凡能区别两个词的意义的语音对立叫作辨义性对立,如英语pig (猪)和 big(大)中的/p/和/b/。使得一个音位同其他音位构成辨义性对立的特征称为区别特征,如英语 /p/的区别特征是双唇爆破(同/t/、/k/对立)、声带不振动(同/b/对立)、软腭封住鼻腔通路(同/m/对立),但送气特征不是区别性的,因为没有同/p/对立的不送气音。从音系的角度看,音位就是区别特征的总和。20世纪50年代初,已经移居美国的雅柯布逊又同别的学者合作,通过声学实验,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套理论。
  
  特鲁别茨科伊在书中还提出了"中和"的概念,即辨义性对立在一定的语音位置上可能不再对立,从而丧失其辨义功能。例如在德语和俄语中,词末只能出现清音/p/、/t/、/k/等,不能出现浊音/b/、/d/、/g/等,因而清音浊音不再对立,换言之,二者在词末位置上彼此中和了。又如英语中/p/、/t/、/k/与/b/、/d/、/g/的对立,在/s/后也彼此中和了,因为没有spark-*sbark,still-*sdill,skate-*sgate的对立(/s/后的/p/、/t/、/k/是不送气的清音)。
  
  标记  《音系学原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把对立关系分为许多类型,其中最重要、后来用得最广的是正负对立。在这种对立的双方中,一方有某一区别特征,另一方没有,成为有无对立,如浊音对非浊音、鼻化音对非鼻化音、唇化音对非唇化音等等。具有特征的一方称为有标记项,而对方则称为无标记项。一般规律是无标记项的使用频率高于有标记项。后来,这些音系学概念和方法又被布拉格学派推广,用到语法和语义领域中去。例如,在词法学中,有标记项表示有某一特征,无标记项则既不表示有,也不表示无──没有信号。如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 birds是有标记项,单数形式bird则是无标记项,动词过去式worked是有标记项,现在式work则是无标记项。在语义研究中也作了类似的分析,如英语bitch(母狗)是有标记项,只表示雌性,dog(狗)则是无标记项,既可表示雄性,又可表示雌性。
  
  实际切分 在句子的功能分析方面,马泰休斯于1939年正式发表了关于实际切分的理论。与成分分析不同,实际切分的理论是根据话语在具体上下文或语境中的交际目的(要表达的实际意思),把句子分为两部分:主题是叙述的出发点,述题是叙述的核心。前者是说话人要叙述的对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示已知的或不言而喻的信息;后者说明前者做什么或怎么样,表示新的信息。实际切分的表达手段因语言而异,不过一般地说,首先是词序,其次是语调(包括逻辑重音)以及某些强调句式或者虚词。
  
  布拉格学派发展了索绪尔和博杜恩·德·库尔德内的理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系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音系学中的理论原则、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对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布拉格学派的实际切分的理论已得到公认的发展,为话语语言学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分析比较法对类型语言学和语言普遍现象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他们的定量分析法又为数理语言学的形成准备了条件。他们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机器翻译产生的重要前提之一。1976年,法国成立了以马丁内为首的国际功能语言学协会,旨在发展布拉格学派的基本思想。
  
  布拉格学派的薄弱环节是语法学(尤其是词法学)。他们未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结构语法学体系。此外,他们的有些概念,如正负对立原则、区别特征、中和论等等,能否绝对化,并推广到语言的所有层次中去,也是仍有争论的问题。
  
  见F.de索绪尔、美国结构主义学派、哥本哈根学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