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论李大钊的史才
1)  A Thesis on Li Dazhao s Historical Talent
论李大钊的史才
2)  ON HISTORY BY LI DAZHAO
李大钊论历史
3)  Reflections on Li Dazhao s Thoughts of Remodeling the National Character
论李大钊的新民观
4)  Li Dazhao
李大钊
1.
The Glorious Starting Point of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s——About Li Dazhao′s Aesthetics Theory;
中国现代美学的光辉起点——论李大钊美学思想
2.
Influence of Li Dazhao on the View of Mao Zedong in His Youth;
论李大钊对青年毛泽东世界观的影响
3.
On the “Three Times Debate” and Li Dazhao′s in Defences of Marxism;
“三次论战”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
5)  Li Da Zhao
李大钊
1.
On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of Li Da Zhao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ianship;
论李大钊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卓越贡献
2.
Being not only the earliest propagator of Marxism in China, but also one of pioneers in the cause of modern academic libraties, Li Da zhao insisted on Marxist values and constructed an excellent moral atmosphere in the library of Beijing University where he was a director.
李大钊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 ,而且是近代大学图书馆事业的拓荒者。
3.
Li Da zhao, Hu Shi and Liang Shu ming who had quite different academic backgrounds belonged to radical socialists, mild liberalist and conservative Neo Confucianists respectively.
李大钊、胡适、梁漱溟分别属于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温和的自由主义者、保守的新儒家学者 ,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学思历程 ,以不同的方式关注并试图解决社会改造、文化重建等重大问题。
6)  LI Da-zhao
李大钊
1.
The Contributions of LI Da-zhao in the Theories of the Library Science;
李大钊在图书馆学理论方面的贡献
2.
On Li Da-zhao s Research of French Learning Thought in the May Fourth Period;
五四时期李大钊对法国学术思想的研究
3.
LI Da-zhao s thought on Yi-ology and his early philosophy;
李大钊易学思想及其早期哲学
补充资料: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河北乐亭大黑坨村人。字守常,笔名孤松、猎夫。1907年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在校期间受同盟会会员影响,参加进步活动。1912年冬加入中国社会党,任天津支部干事,撰写文章,揭露军阀窃权卖国罪行。1913年冬去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参加留学生反袁斗争和反对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先后写《国情》、《警告全国父老书》等文,为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先声。1916年5月,为推动反袁斗争,弃学回国,在上海、北京创办刊物,发表文章抨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及封建文化思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受到极大鼓舞和启发,逐渐站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1918年1月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任经济学教授,并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积极传播新文化。1918年7月~1919年1月,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成为中国接受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1918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1919年,积极领导五四运动。7月,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创办《少年中国月刊》。8月,与胡適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其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3月,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代表G.N.维辛斯基对筹备中国共产党取得一致意见。同月,他发起和组织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中共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工作,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先后发动开滦五矿大罢工、京绥铁路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总同盟罢工。在党的三大、四大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8月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会见,讨论国共合作,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9月,经孙中山主盟,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参与审定大会宣言和国民党章程草案,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4月,国民党北京执行部成立,任组织部长。5月,遭北洋政府通缉,避居昌黎五峰山。6月,任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年底,任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领导冀、鲁、豫、晋、陕、内蒙古和东北等地区的革命斗争;发动北方地区五卅、三一八等群众运动。1924~1925年,李大钊相继与国民军第一军、第二军司令会谈,使他们接受苏联援助,从军事上策应了南方国民革命军的北伐。1926年初多次发表演说,反对日本侵略。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4月28日就义。著作编为《李大钊选集》、《李大钊文集》、《李大钊遗文补编》、《李大钊诗文选集》出版。
   
   

李大钊


   
   

1920年李大钊(右三)在北京与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合影


   
   

北京李大钊烈士陵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