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台独缘起论
1)  On the Origins of Taiwan Independence
台独缘起论
2)  pratiyasamutpada
缘起论
1.
The systemic conception of generalized transcendent theory is the post-modern systemic conception of comprehensively mastering, synthesizing and sublating the systemic conception of realistic theory and the systemic conception of pratiyasamutpada.
广义超元论系统观是在融通、整合、扬弃实有论系统观和缘起论系统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超越实有论和缘起论的后现代系统观。
3)  the theory of Dependent Origination
缘起理论
4)  On the Forms of Independence of Taiwan
台独形式论
5)  On "Culture Independence in Taiwan"
略论"文化台独"
6)  Analysis on the "League Basis" of the"Independence of Taiwan"
"法理台独"论析
补充资料:缘起
缘起
fratya-samutpāda
    佛教教义。意为因缘而生,又称职缘生。缘是关系或条件的意思。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现象,无不处在一定的相对待关系中,无不受着其他事物现象的直接或间接条件的限定制约。没有无因而产生的事物现象。《杂阿含经》上将此无所不在无所不摄的因果必然性表述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缘起理论是佛教理论的基础和核心。佛职工陀在成道后首转法轮时,宣说的内容之一便是缘起论。缘起论是正观世间诸法的准绳,是佛教世界观及宗教实践的基础理论。能否成佛往往取决于对缘起的正观。但在佛教思想发展史上,缘起论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至少它包含以下3个发展阶段或认识水平。
   ①业感缘起。原始佛教用以说明人生痛苦现状及社会不平等的十二因缘。它描述了从无明到老死的生命过程: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12环节,包含了众生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中因烦恼惑业而流转于生死的全部过程。业感缘起鲜明地体现出宗教解脱论特征,描绘了人生的困境、寻出根源并指出打破痛苦桎梏的方法,是伦理的、人生价值评定和救世论。
   ②受用缘起。大乘佛教中观宗发展起来的缘起论。它以业感缘起为基础,更侧重于从认识论角度考察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寻出人生过程中种种妄念执著的来由。它的说明对象不限于人生,而扩及到对一切可以成为主体(能知)的所知对象。万事万物被区分为三科,存在和不实在的性空本质被归结为主体的分别取著受用上。从存在的根本空性上说,这称性空缘起;从存在的实相上说,它又称八不缘起。
   ③分别自性缘起。大乘佛教在受用缘起基础上的推进。它的范围包括宇宙与人生,不仅说明事物现象的本然空性,更要说明仍受污染业用(习气)影响的识何以会演变发展,何以会有森罗万相的世界呈现于我们的感观。从一切唯阿赖耶识所变,可以得到“阿赖耶识缘起”,从识在无始时便为界藏言,可以称“真如缘起”、“如来藏缘起”等。它阐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以及两者内在的深刻联系。大乘瑜伽行派的缘起论,以三性三无性表述从本体世界借认识的作用功能而呈现现象界的过程。其转识成智的理论则说明如何由识所变现的经验界向圆满清净实相复归而获解脱的途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