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唐代神策中尉考论
1)  On the Shence Lieutenant of the Tang Dynasty
唐代神策中尉考论
2)  Research of the power of the commander of Shen-ce Forces in Tang Dynasty
唐代神策军中尉考
3)  Shence Lieutenant
神策中尉
4)  commander of Shen-ce Forces
神策军中尉
5)  Research on County Magistrate in Tang Dynasty
唐代县令考论
6)  A Study on "Tang Dai Zhi"
唐代地志考论
补充资料:神策军
神策军

    中国唐代后期主要的禁军。本是陇右节度使所属驻守临洮城西的军队,安史之乱中,这支军队千余人由军将卫伯玉率领入援, 参加了乾元二年(759)攻围安庆绪(安禄山子)的相州之战。唐军溃败,卫伯玉与宦官观军容使鱼朝恩退守陕州。这时神策军故地已被吐蕃占领,卫伯玉所统之军仍沿用神策军的名号,伯玉为兵马使。伯玉入朝,此军归陕州节度使郭英ㄨ;英ㄨ入朝,神策军遂属鱼朝恩。大历五年(770)朝恩得罪死,以后十几年均以本军将领为兵马使统率之。泾卒之变(见朱泚)后,德宗认为文武臣僚不可信赖,兴元元年(784),命宦官分领神策军,为左、右厢都知兵马使。贞元十二年(796)又置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从此,神策军虽为大将军、统军等官所统,但实为中尉掌握。神策军的地位日重,在宦官统率下,衣粮赏赐也比诸军优厚,于是戍守长安西、北的其他军队也都要求隶名神策。由于宦官控制了神策军及其他禁军,同时也控制了长安城及整个关中地区,从而造成宦官集团长期专权的局面,它对唐后期的政治和社会有重大影响。至昭宗天复三年(903),朱温诛杀宦官,神策军同时被解散。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