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林纾古文论综论
1)  The Summary of Linshu's Critique on Ancient Chinese Proses
林纾古文论综论
2)  LinShu theoretical system of ancient Chinese proses
林纾古文理论
3)  On the Relationship of Lin Shu with Classical Prose
林纾的古文因缘
4)  A Tentative Analysis about LIN Shu's Intellectual Personality
论林纾的士人品格
5)  Lin Shu'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论林纾的民族意识
6)  Ancient literature theory
古代文论
1.
Communication between West and China,Ancient and Present——New Teaching Methods of China Ancient Literature Theory;
借石攻玉,依经立论——中国古代文论教学方法新探
2.
There has been a great achievement in editing and publishing the ancient literature theory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new era.
新时期古代文论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3.
In the research of ancient literature theory,scholars of literature .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最早由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开创,近三十年来文艺学家在这个领域里声音日渐响亮,与古代文学专家的研究相互配合、相互渗透。
补充资料:《文镜秘府论》
      中国古代文论史料。撰者日本僧人遍照金刚(774~835),俗姓佐伯,名空海,遍照金刚是其法号。公元921年追封为弘法大师。他生活在日本平安朝前期,对佛学以及文学、语言、书法、绘画均有研究,著作繁富。1910年日本祖风宣扬会汇编成《弘法大师全集》15卷。他于唐贞元二十年(804)至元和元年(806)在中国留学约 3年,与中国僧徒、诗人有友好交往。本书是他归国后应当时日本人学习汉语和文学的要求,就带回的崔融《唐朝新定诗格》、王昌龄《诗格》、元兢《诗髓脑》、皎然《诗议》等书排比编纂而成,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全书以天、地、东、南、西、北分卷。 6卷中大部分篇幅是讲述诗歌的声律、词藻、典故、对偶等形式技巧问题的。如天、东、西、北 4卷的《调四声谱》、《诗章中用声法式》、《论对》、《论病》、《论对属》等等。此外,本书也用了一定篇幅介绍创作理论。如地、南两卷的《十七势》、《六志》、《论文意》、《论体》、《定位》等,并不完全是为诗文声病而作。其所引之书,今多失传,所以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文论的史料。所论"文二十八种病"、"文笔十病得失"等,对研究六朝至唐古近体诗律学、文学批评、修辞学均有参考价值。
  
  其书在日本有旧钞本多种,并有日本《东方文化丛书》影印古钞本及讲谈社校印本。今通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校点本。遍照金刚于 820年撰《文笔眼心抄》,为本书之简本。日本小西甚一有《文镜秘府论考》,《真言宗全书》中有《文镜秘府论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