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元代怯薛遣使初探
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Keshig Dispatched as Envoy in the Yuan Dynasty
元代怯薛遣使初探
2)  A New Look at Keshig in Yuan Dynasty
元代怯薛新论
3)  Keshig
怯薛
4)  An Exploration of "Sending Envoys of Inspection"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南朝遣使巡行初探
5)  EXPLORATION OF COMMISSIONER IN THE QING DYNASTY
清代布政使初探
6)  Qiexue system
怯薛制
补充资料:怯薛
      蒙古和元朝的禁卫军。蒙古语ke┎ig(突厥语kezik)的音译,轮流值宿守卫之意。怯薛成员称怯薛歹(ke┎ig-tei),复数作怯薛丹(ke┎igten)。怯薛起源于草原部落贵族亲兵,带有浓厚的父权制色彩,后来发展成为封建制的宫廷军事官僚集团,元代官僚阶层的核心部分。
  
  辽金时期,蒙古高原各部首领的斡耳朵都有称为那可儿(伴当、伙伴)的亲兵组成卫队,兼作各种服役,这种父权制主仆关系由来已久。成吉思汗即蒙古大汗位后,建立了一万人的怯薛,其中火儿赤(箭筒士)一千人,客卜帖兀勒(宿卫)一千人,秃鲁花(散班,质子军)八千人,大多数是万户、千户、百户、十户的子弟及其随从。这支队伍,当时称为大中军,是最大最精锐的部队,也是以征调子弟入质来控制臣下的手段。成吉思汗给怯薛以很高的地位,宣布在外千户若与大汗怯薛争斗,千户有罪。怯薛分四番入值,每番三昼夜,护卫大汗,还从事大汗斡耳朵的各种服役。服役分工种类繁多,有火儿赤、昔宝赤(鹰人)、必阇赤(文书)、札里赤(书写圣旨者)、宝儿赤(厨师)、云都赤(带刀者)、玉典赤(门卫)、速古儿赤(尚供衣服者)、玉烈赤(裁缝)、烛剌赤(掌灯火者)忽儿赤(奏乐者)、八剌哈赤(守城者)、阿塔赤(牧军马者)、帖麦赤(牧骆驼者)、火你赤(牧羊者)等,这些内廷服役的职务是世袭的,后来总称为怯薛执事。四番怯薛各有怯薛长,由成吉思汗时称为"四杰"的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的亲族世袭担任。蒙古国时代,怯薛作为大汗的内臣,实际上参预军政事务的管理。大汗死后,各斡耳朵都保留一定员数的怯薛。诸王也建立自己的怯薛。除蒙古人外,怯薛中还吸收了一批色目人和汉人。
  
  入元以后,大都和皇城的一般军事防务改由五卫亲军担负,但万名以上的怯薛依旧保留,备受优遇,每年有江南户钞作岁赐。怯薛成为元朝高级军政官员的最主要来源。官员以怯薛出身最为显贵。四怯薛长在朝中担任最重要的?僦?,如元世祖忽必烈时的四怯薛长安童、月赤察儿、忽都答儿、玉昔帖木儿,在朝中任中书右丞相、知枢密院事、中书平章政事、御史大夫。怯薛歹作官,径由怯薛长官推举,皇帝直接任命,不经中书省议奏,称为"别里哥选"。最显贵的怯薛官可以一开始就授予一品大员,但阀阅低微的怯薛歹也有个别出任九品小官的。各品秩内外官都有怯薛歹出身的人员,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的不平等待遇在怯薛歹入官时同样存在。汉族怯薛歹多是元朝勋旧的子弟,元成宗铁穆耳以后,元廷明令不得再收汉人、南人入怯薛。作随朝官员的怯薛歹,依旧保持原来的执事身分,按规定日期入宫廷服务。有些元代文牍记载这种双重身分,如宝儿赤某太师、速古儿赤某丞相。有些怯薛执事发展成专门官衙,如以几百名速古儿赤组成侍正府,由宝儿赤领尚膳院等。
  
  怯薛歹是皇帝近侍,最受宠信,常常为自己、为他人向皇帝求官,请求各种赏赐,而且插手朝政。外臣、大商贾、僧道等在朝廷营私舞弊,多是勾结怯薛歹进行的。从大德六年(1302)到至大元年(1308),不经中书省而由近侍直接奏准发下的玺书达六千三百多道,内容涉及田土、户口、金银铁冶、增余课程、进贡奇货、钱谷、选法、词讼、造作等事。怯薛歹的这些行为给朝政造成混乱,成为元朝统治日趋腐朽的一个原因。
  
  

参考书目
   叶新民:《关于元代的"四怯薛"》,《元史论丛》第 2辑,中华书局,北京,198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