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即兴的不经准备而作的;即兴的
1)  Made up without preparation; improvised.
即兴的不经准备而作的;即兴的
2)  improvisational [,imprəvai'zeiʃənəl]
即兴的
3)  An ad-lib solo.
即兴的独奏
4)  an impromptu party
即兴的聚会
5)  An impulse shopper;impulse buying.
即兴的购物者;即兴购物
6)  an impromptu by Schubert
舒伯特的即兴曲.
补充资料:春行即兴
春行即兴
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朝代==:唐

==作者==:李华

==作者小传==:

李华(715-766)字遐叔,赞皇(今河北元氏)人。开元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其诗辞采流丽。有《李遐叔文集》。

==体裁==:七言绝句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八齐;可"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押。

宜阳城下草萋萋,

○○○●●○○

涧水东流复向西。

●●○○●●△

芳树无人花自落,

○●○○○●●

春山一路鸟空啼。

○○●●●⊙△

==注释==:

宜阳:县名,在今河南省西部,洛河中游,即唐代福昌县城。

==赏析==:

“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

“涧水东流复向西。”太平时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过的“玉真路”,不仅可以观看“鸣流走响韵,含笑树头花”的美景,而且也会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现在,这里清冷冷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昔日,这里的香竹、古柳、怪柏、苍松,无处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今,且莫说那些,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

“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罢了!

“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啊

==评析==:

这是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这首诗写的是静景,然而静景偏于动处写:水流、花落、鸟啼,无一不是变动的景象。

==集评==:

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说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却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