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农业推广模式
1)  model of agricultural expansion
农业推广模式
1.
So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study the model of agricultural expansion under the Lead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association (MAEULASTCA)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但目前理论界对这种农业推广模式研究很少,而实践上,这种农业推广模式本身也处于探索阶段,有一些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  Agriculture s&t extension model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3)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co-agricultural module
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应用
4)  the agricultural sci-tech popularization mode
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5)  Participatory agricultural extension
参与式农业推广
1.
Participatory agricultural extension focused on tha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like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engaged in agricultural technical research,and th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rganizations and personnel provide services to farmers according to their true demand.
"参与式农业推广"强调从农民的真正需求出发,农业高校等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开发工作,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对农民进行推广服务。
6)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mode
农技推广模式
补充资料:农业推广
      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咨询等途径,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生产经验和管理方法的活动。其中心任务是将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并转化为生产力,因而是联结生产的纽带和桥梁。农业推广工作的范围也有涉及农民生活方面的,如家庭经济和农村生产环境的改善等。一般由各级政府农业部门中的推广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有的国家实行农业教育、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推广三结合的制度,农业推广工作由地区高等农业院校主持,并设各级农业推广站负责具体推广工作;也有由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与政府的支持资助相结合,或由有关的企业结合推销技术、产品进行农业推广工作的。
  
  概况 农业推广工作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展较早,并已形成较稳定的体制。如美国的农业推广系统由联邦、州和县三级机构组成,农业推广工作由州立农学院主持,实行农业教育、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推广三结合体制;联邦德国由农业咨询员组成农业咨询网;日本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设有普及部,又在地区农政局下设农产普及课,并有由专职技术员和改良普及员组成的农业改良普及队伍等。这些国家的农业推广工作,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生产指导。包括生产规划、耕作制度、栽培技术、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家畜饲养、农机具使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经验交流和提供咨询等。②农家生活指导。包括家庭经济、烹饪技术、服装裁剪、家庭环境卫生、家用电器维修、解决老年、妇女问题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等。③农村发展指导。包括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灌溉渠道修建、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指导农产品销售等。④农村青少年教育。如美国的四健会(4-H俱乐部),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向9~19岁的农村青少年进行农业技术教育和开展农业生产实践等活动,为培养新一代农民服务;日本的农业推广机构通过对青少年的爱农、务农和农业技术教育,培养农业后备力量等。
  
  中国的农业推广 农业技术经验在中国古代的传播主要靠劳动人民的言传身教。直至20世纪初,农业推广才成为一项事业,不断发展,并在农业生产中愈益显示其重要作用。
  
  发展过程 中国近代农业推广始于清代末期。自此直至抗日战争前,农业推广工作多与农业科学研究结合进行。如1906年设立的中央农事试验场、1914年以后建立的南京金陵大学农科和1931年成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等农业科研、教学机构,都曾进行作物、桑蚕、良种、植物病虫害和牛瘟、猪瘟防治办法等的推广工作。其中,30年代在黄河流域推广斯字棉 4号、长江中游推广百万棉等棉花良种,成绩尤为显著。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曾于重庆先后成立"农产促进委员会"(1938)和"粮食增产委员会"(1940),与中央农业实验所等合作,进行农业推广事宜。1945年1月农业推广委员会成立,有关工作就由该会集中进行。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推广小麦、水稻、棉花、甘薯以及引进的烤烟良种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曾于1939年 1月在延安举办农产竞赛展览会,表扬奖励农业劳动模范。边区的农业学校在向农民推广经过试验改良的作物、种子和种植方法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推广工作获得了空前有利的发展条件。 东北、 华北等地在1951年开始试办农业技术推广站,到1956年全国共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16466个,有推广人员94219人;除边远地区外,基本上达到一区一站,每站5~7人。60年代初,不少地方将区一级的技术推广站改为以人民公社为单位建站;有的县级综合性技术推广站又分出植保站和种子站等。"文化大革命"期间,技术推广站工作多陷于停顿状态,仅在推广杂交玉米、杂交高粱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1970~1974年间曾以县办农业科学研究所、公社办农业科学试验站、大队办农业科学试验队和生产队办农业科学试验组组成"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1978年以后,各地对各级农业和畜牧业的技术推广机构进行了整顿,端正了工作方向,加强了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推广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
  
  现行体制 中国自1979年以来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由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区(市)、县、区或乡、村6级技术推广机构组成,其中县级是重点。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同级农业行政部门领导下的事业单位。县和县以上的技术推广机构分综合性的和专业性的两种。1983年共有综合性技术推广站(包括县技术推广中心)3720个,专业性技术推广站(包括种子站、植保站、土肥站及各种经济作物站等)7560个。其中区或乡一级机构是整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层单位。乡以下一般设有农科队或农技小组,每队、组有农民技术员3~5人,包括种子员、植保员、栽培员等。实行以家庭为承包单位的联产责任制后,承包户中涌现出一些科技户,常在采用新技术中发挥示范推广作用。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任务:全国和省(市、自治区)、省辖市(自治州、盟、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指导机构,负责制定规划、业务培训和检查、指导技术推广工作。县和县以下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任务以试验、示范、普及新技术和技术培训为主,其内容包括土壤改良、合理施肥、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和经营管理等;此外,也兼行常规的分析化验、情报资料服务和各种科普活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由国家技术干部、享受一定补贴的农民技术员和农民技术员3部分人员组成。
  
  畜牧兽医方面的技术推广机构,1983年有省、地、县、社畜牧兽医站59000多个,家畜改良站1400多个,草原工作站350多个。区、乡有民间兽医和防疫员约199万多人。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省(市、自治区)、省辖市(自治州、盟、地区)的畜牧兽医站,家畜改良站和草原工作站是畜牧技术推广的管理、指导机构。县、区畜牧兽医站的主要任务是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改进饲草、饲料和饲养管理技术,以及进行技术人员的培训等。
  
  工作方法 各级农业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遵循为当地、当前生产服务的方针和因地制宜、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采取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技术推广工作。推广方式主要包括:印发资料、举办科技讲座、科技夜校、科技展览,开展咨询服务和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等。1980年以来,许多地方开始试办各种技术服务公司,实行技术责任制,通过技术推广部门(或技术员)与生产单位(或农户)签定技术承包或技术服务合同的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推广中所需的资金和物资列入国家和地方计划,也向采用技术的生产者收取少量报酬。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