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痘病毒载体
1)  Goatpox virus vaccine
痘病毒载体
2)  vaccinia virus vector
痘苗病毒载体
1.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don bias and the gene expression efficiency in vaccinia virus vector,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was recoded and synthesized according to the preferred codons by human and vaccinia virus,respectively.
为了研究密码子偏性对痘苗病毒载体表达效率的影响,分别采用痘苗病毒及其宿主细胞的优势密码子对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进行改造,利用荧光、Western blot和FCM等方法分析其在痘苗病毒载体系统的表达水平。
3)  goat pox virus vector
山羊痘病毒载体
4)  non-replicating vaccinia virus vector
非复制型痘苗病毒载体
5)  Vaccinia virus expression vector
痘苗病毒表达载体
1.
Aim:In order to construct a vaccinia virus expression vector of HPV16,18 type E6/E7 fusion gene.
目的:构建一种含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18型E6/E7融合基因痘苗病毒表达载体。
6)  Fowlpox virus vector
鸡痘病毒转移载体
补充资料:痘病
      由痘病毒科(Poxviridae)中的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绵羊痘、鸡痘和猪痘较常见,山羊痘、牛痘和马痘较少发生。典型痘疹的共同特点(除犬、猫外)是在皮肤上呈现丘疹、水泡、脓疱和结痂。可能有或无全身反应。禽痘常在禽的头部皮肤或口腔上出现特殊的痘疹。畜、禽痊愈后都能获得强免疫力。
  
  绵羊痘 病原为绵羊痘病毒。过去广泛流行于欧洲、非洲和亚洲许多国家,现已被消灭或控制。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皮肤或粘膜侵入体内。细毛羊较粗毛羊易感;羔羊较老龄羊易感。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较多。病羊体温升高,有浆液性和脓性鼻汁流出,1~4天后在无毛或稀毛部皮肤上开始呈现典型的痘疹过程,病程约3~4周。也有非典型的病例。剖检可见主要在咽喉、气管、肺和皱胃等部位出现特征性痘疹。非典型病例必要时可用血清学试验方法诊断。药物治疗无甚效果。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可控制并发病。绵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可作免疫预防使用。
  
  山羊痘 病原为山羊痘病毒。较少发生,往往只侵害个别羊群,也有呈地方性流行的。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基本同绵羊痘,但须注意与羊的传染性脓疱性皮炎鉴别。预防可用绵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或山羊痘细胞化弱毒疫苗。
  
  猪痘 由形态学很近似的两种病毒引起,一为猪痘病毒,仅能使猪发病,即所谓猪痘(即仔猪痘样疹)。一为牛痘病毒或痘苗病毒,能使多种动物感染,其中包括猪。猪痘多发生于仔猪,成年猪有抵抗力。但由痘苗病毒引起的猪痘,则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呈地方流行性。主要由猪血虱或蚊、蝇等传播。其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其他家畜痘病相似,多为良性经过。多用对症疗法治疗。
  
  牛痘 由牛痘病毒或痘苗病毒引起。主要发生于奶牛,母牛发痘于乳房和奶头,公牛发痘于睾丸皮肤上。多为良性型,一般约2周左右痊愈。本病通常在儿童接种痘苗期间,由挤奶员带毒而传染。症状、病理变化基本与其他家畜的痘病相同。预防本病应注意挤奶卫生。
  
  马痘 病原与牛痘的病原相同,二者可互相传染,亦可交互免疫。根据病马的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皮肤型又称传染性脓疱性皮炎,在蹄系部和球节处皮肤上出现痘疹。因局部疼痛,可引起跛行。粘膜型又称触染性脓疱性口炎,在唇内面、齿龈、舌背、系带和颊内面等处粘膜上发生痘疹。脓疱破裂后形成溃疡,采食时疼痛。个别严重病例可在鼻腔粘膜上发生痘病变。还有引起外阴阴道炎病例的。一般呈良性经过。可用牛痘苗紧急预防接种。
  
  禽痘 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触染病。世界性分布。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和败血型。皮肤型主要是在头部皮肤上出现较硬的结节,继而结痂、脱落。粘膜型是在口腔和咽喉粘膜上发生白色不透明的小结节,迅速增大融合而成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物,形成假膜,故又称禽白喉,重者可蔓延至眶下窦、眼结膜和角膜引起炎症,使之充满脓性或纤维蛋白性渗出物。两型同时发生形成混合型。败血型很少见,一旦发生,则以严重的全身症状开始,继而发生肠炎,病禽很快死亡。有时由急性转为慢性,常因腹泻而死。禽痘病毒至少有4个类型:即鸡痘病毒、火鸡痘病毒、鸽痘病毒和金丝鸟痘病毒,在自然条件下,每一型病毒只对同种禽有致病性,但人工感染时则可使异种禽感染。以鸡最敏感,可致雏鸡大批死亡,火鸡敏感性次之。鸭、鹅等水禽能感染但不严重。金丝鸟和鸽子等鸟类也常发病,但病毒类型不同,一般不交叉感染。传染途径基本与家畜类似。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和蚊子活跃季节最为流行。皮肤型和混合型的症状具有特征性,不难诊断。单纯的粘膜型易与传染性鼻炎混淆,可采用生物学试验和血清学试验进行鉴别诊断。一般采用对症疗法。预防可用疫苗接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