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重庆电视纪录片
1)  Television Documentary of Chongqing
重庆电视纪录片
2)  televised documentary
电视纪录片
1.
This "true" combines with "supposition" constitute the aesthetic base of televised documentary.
电视纪录片既有真实再现非虚构现实生活的成分,也存在着创作者多重选择、加工、表现的内容,即所谓的“艺术假定”。
3)  TV documentary
电视纪录片
1.
A Slight Touch on Current Creation Tendency of TV Documentary in China;
中国当代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趋向论略
2.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V documentary.
围绕电视纪录片的自身特点,剖析了电视纪录片与其它新闻类电视节目最突出的不同之处——强烈的文学属性,从观念、风格、语言、结构、题材、创作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电视纪录片是如何表现其文学属性的,以及电视纪录片与真正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
3.
From the recording attributes of documentary,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V documentary s authenticity,o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ty based on creative practice of documentary in our country,and it tries to generalize and define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V documentary to help its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reative practice.
从纪录片的记录属性入手,结合我国纪录片的创作实践,具体论述了电视纪录片真实性、客观性、主体性的美学内涵,并试图对电视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予以概括界定,以期有益于纪录片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
4)  television documentary
电视纪录片
1.
Research on the Chinese Television Documentary Since 1990s;
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视纪录片研究
2.
Aesthetics i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television documentary,and the norm for its creation and criticism.
“审美性”是电视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电视纪录片创作和批评的价值规范。
3.
But in the area of television documentary, there has been little profound and systematical study on the demonstration of details of little scene lens.
电视纪录片在当代中国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一个艺术品种,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含纳了引人入胜、令人回味的细节。
5)  The televised documentary
电视纪录片
1.
The televised documentary programme has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television land.
电视纪录片栏目在我国电视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6)  television documentary film
电视纪录片
1.
The music soun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in the television documentary films.
音乐音响是电视纪录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工作者要善于设计运用与纪录片相融合的音乐音响,使之起到延伸语言,深化感情、感染观众的作用,更好地表现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效果。
补充资料:重庆


重庆
Chongqing

  Chongqing重庆(C hongqing)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军事重镇。位于四川省东南部长江、嘉陵江汇合处。辖渝中、江北、沙坪坝、南岸、九龙坡、大渡口、北暗、万盛、双桥、渝北、巴南11区和纂江、长寿、撞南、铜梁、大足、荣昌、壁山、江津、永川9市县,面积15 983平方千米,人 口1 108.11万,其中市区面积1 534平方千米,人口30642万(1993)。 重庆因三面环水,古称江州。隋开皇初,因当时嘉陵江称渝水,遂将以江州为治所的楚州改称渝州,重庆简称渝由来于此。北宋后期改称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正月,宋孝宗封子惊为恭王,二月,停即帝位,因双重喜庆,遂改恭州为重庆府,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重庆系历史名城。3 000多年前周武王封巴国,都江州。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秦惠文王遣司马错灭巴国,置巴郡,治江州,随后筑江州城。东汉献帝时,巴郡分为巴东、巴郡、巴西三郡,江州为巴郡及都督府治。三国时巴郡归蜀,江州守将李严固城池,筑大城,“周回十六里”。南北朝时先后改巴郡为巴州、楚州;改江州为垫江、巴县,均为州、郡治。隋朝以后,巴县为渝州治。南宋置重庆府,治巴县。南宋末年,知府彭大雅大兴筑城,防御蒙古军。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改重庆府为重庆路,巴县为重庆路及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明、清复改为重庆府,治巴县。明朝初年,沿旧址砌石城,周长十八里,开十七门,今见石城及城门遗址即为当时所建。1 913年撤销重庆府,存巴县。1929年始建重庆市,辖今市中区,隶属四川省。抗日战争期间,重庆为国民党政府驻地,改隶中央,定为陪都。1945年复改省辖。1949年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复改省辖市。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北依华葵山脉,东扼江峡险隘,南接贵州高原,西连盆地腹心。全区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带。华釜山脉由北人境,形成北南走向的历鼻(西温泉)、络云、中梁、铜锣(南温泉)、明月、黄草、东温泉、鲜家坪、桃子荡等山,山岭海拔一般为500~900米,华肇山高耸,山脊海拔均在1 200米以上,主峰宝顶位于江北县境,海拔1 590米。辖区南部为中山、低山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位于川黔边境属大娄山脉的黑山,呈西南一北东走向,海拔900一1 900米,延伸至南桐矿区的鸡公岭顶峰,海拔1 973米,为辖区最高峰。重庆市区坐落在华釜山余脉__匕四周群山环绕,市内岗岭起伏,素以山城著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40米,西郊佛图关高耸,海拔370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