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保护思想
1)  The Marxist thought in protecting 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
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保护思想
2)  Marxist environmental thoughts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
3)  Marxism eco-thought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1.
At the same time,a new civilization,eco-civilization guided by Marxism eco-thought is in making.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生态文明观的理论来源。
4)  Eco-Marxism
生态马克思主义
1.
Contrastive Study of Eco-Feminism's and Eco-Marxism’s View of Nature;
自然观: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马克思主义之比较研究
2.
The Economic Theoretical Basis of Circular Economy in the Horizon of Eco-marxism Theory
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5)  ecological marxism
生态马克思主义
1.
Enlightenment from Ecological Marxism in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2.
A Study of William Leiss Ecological Marxism;
威廉·莱斯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
3.
As a social thought,ecological marxism has been accepted by most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已为绝大多数国内外学者所接受。
6)  The environmental thought of Marx
马克思生态思想
1.
The environmental thought of Marx is very rich.
第一部分主要剖析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及非人类中心主义在解决生态危机方面的价值困境,并通过概述当代各流派哲学家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不同观点,提出马克思生态思想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对人与自然关系正确理解与全面把握的新的生态价值观,而且是消解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各执一词的偏见的有益途径。
补充资料: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
      马克思主义关于城市历史、城市地位、城市问题、城市生态、城市生活方式、城市关系、城市未来等理论和观点的总和。K.马克思、F.恩格斯、Β.И.列宁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过程中,对城市现象及其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刻的考察和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其主要代表作有: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资本论》(1863~1865),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9)等。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古代城市产生、演变以及资本主义城市化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是人们活动的汇聚点,是生产方式、社会分工和军事组织方式的产物。古代城市有各种形式,它们大多取决于军事和政治两大职能。这些城市有的是最适宜于对外贸易的地方,有的是国家首脑或地方总督的所在地,有的则是军事防卫的活动中心。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阐述了城市的演变依赖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的观点,他指出古代的历史是城市的历史,不过是以土地财产和农业为基础的城市发展史;亚细亚的历史是城市和乡村无差别的统一;中世纪(日耳曼时代)是从乡村这个历史舞台出发的,然后进一步发展,是在城市和乡村的对立中进行的;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不像在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
  
  恩格斯对近代城市的发展作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城市化主要是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所带来的人口脱离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一方面,资本主义不断地剥夺农村居民,并把他们中的一部分赶出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完全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农业,聚集到城市,结果使原有大城市日益膨胀,中小城市日益扩大,发展为大中城市;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大工业又不断地利用农村廉价的劳动力,从城市迁往农村,由此,村镇变成小城市,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城市越大,吸引力越大,这样就决定了大工厂城市、大商业城市、大港口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在认识社会主义城市发展道路方面,列宁提出了在城乡协同发展的基础上自觉地、有计划地推进城市发展的观点。
  
  城市的地位与作用  马克思主义历史地、全面地论证了城市在发展人类文明、推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城市是一种"有机体",是人口、生产、资本、工业、商业、文化、科学技术、享乐和需求的集中。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经济上,是国家的工商业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贷中心。城市带动农村,农村和农民在经济上依赖城市,依赖工业,依赖城市的集中信贷。②政治上,中世纪的市镇是现代当权的资产阶级的摇篮。现代城市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及其国家政权的集中地,城市发展对资产阶级政治的兴起和权力的掌握是一种鼓舞和促进。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阶级的成长,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城市越大,工人阶级在斗争中的作用也就越大。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代,城市必然领导农村,农村必然跟着城市走。③文化上,城市对居民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城市的发展,把居民从偏僻的、落后的、被历史遗忘的穷乡僻壤拉出来,卷入现代社会生活的漩涡中,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程度和觉悟,使他们养成文明的习惯和需要,从而削弱了旧的父权制家庭,使妇女处于更加独立的、与男子平等的地位。同时也清除了工人和雇主之间的宗法关系的最后残迹。许多城市成为科学、艺术宝藏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概括地说,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
  
  城市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城市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发展中的矛盾。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城市创造出的一切文明奇迹,是以牺牲人类本性的优良品质为代价的。资本主义城市造就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并滋生了种种社会病患,包括失业问题、童工问题、移民问题、贫穷问题、住宅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教育问题、家庭问题、妇女问题、卖淫问题、酗酒问题、犯罪问题,等等。他们还指出,这些资本主义的社会病患,首先根源于社会制度、社会环境的不合理。同时,城市自身发展的无政府状态,为城市问题的蔓延提供了现实条件。但恩格斯批评那种把一切灾难都归咎于大城市本身的观点,指出大城市不过是创造了一些条件,促使那些早已存在、至少已处于萌芽状态的罪恶迅速全面地发展起来而已。要消灭上述种种祸害,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有可能。
  
  城市区位  马克思主义在考察资本主义城市问题时,分析了城市的区位性质、结构和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力求使一切事物服从尽量少损耗时间这道无上的命令,从而导致了城市区位结构不断突破,克服自己存在的现有空间界限。城市发展由内向外扩张、延伸,已是资本和雇佣劳动发展的空间表现。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分析了当时大城市的区位结构:市中心是一个广阔的商业区,周围环绕着带状的工业区和贫民窟,外面住着中等的资产阶级,郊外则住着高等资产阶级。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揭示了当时这种分区性结构的阶级对立状况,即富人区总是城市环境最好、最雅致的地区,穷人区则是环境最糟糕的地区。这是贫富两极分化和贫民"迁徙"的结果。并且,资本越是集中,工人也越要相应地聚集在同一个空间,居住状况就越困难。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实行的城市"改良",形成了资本主义城市的基本区位过程,即地价随着工业的发展而上涨,而地价越是上涨,资本家就越是疯狂地在每一小块土地上乱盖房子,造成城市建筑的混乱、拥挤,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劳动人民的居住条件不断恶化。同时,资本家为了建造供银行及其他机关用的高楼大厦,以及为交易往来等也改善了部分城市交通和服务设施。马克思主义关于城市区位的描述和分析,不但比20世纪初美国的古典区位学理论早80多年,而且在揭示其社会根源方面也比古典区位学深刻得多。
  
  城乡关系  城乡关系以生产关系为基础,是政治关系、社会关系及其他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每个时代的"城乡关系"都有其确定的变量,城乡关系被认为是该时代的某种综合性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所造成的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和对立,贯穿着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城乡之间的对立鲜明地反映出个人屈从于分工,屈从于个人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一方面,这种对立关系破坏了农村居民的精神发展的基础,使农村居民陷于数千年的愚昧状况;另一方面,它也破坏了城市居民的体力发展的基础,使城市居民受到各自的专门手艺的奴役,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论证了消灭城乡对立(差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消灭城乡对立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想和共?饕褰ㄉ璧母救挝裰弧A心谑赂锩だ螅贾瞻呀⒊窍缂涞慕岷献魑澈凸业氖导幕疚侍狻?
  
  在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中提出的消灭城乡对立的主要条件和措施是:①掌握和改造决定人民命运的首都和一般大工商业中心,使城市领导农村,农村跟着城市走。②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把农民经济纳入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使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③使城乡间的生产与商品交换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工业生产与为满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城乡联系成为巩固而不可分离的联合。④发展城乡交通工具,活跃城乡经济,消除农村偏僻落后的状况。⑤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消除乡村生活的涣散和愚昧状况。⑥实行电气化,根据全国统一的规划,协调地、科学地发展生产力,使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生活条件接近。
  
  恩格斯还特别指出,城市和乡村之间对立的消灭不仅不会引导到大城市的毁灭,并且还将出现新的大城市。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