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太行革命根据地
1)  the Taihang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太行革命根据地
2)  banks in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革命根据地银行
3)  revolutionary base
革命根据地
1.
Study on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Fang Zhi-min s Type Revolutionary Base;
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的特色研究
2.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textbook construction in the revolutionary bases
试论革命根据地的教材建设及其现实启示
3.
This paper talks about the related problem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Wuzhishan revolutionary base.
本文对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4)  revolutionary bases
革命根据地
1.
Since the 1980s,the research on Chinese revolutionary bases financial history has got achievements in many respects,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nancial mechanism,financial policy,currency issue,mechanics of banking,the struggle of currency,role of finance,inflation and price,finance with the characters of bases and so on.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革命根据地金融史研究取得的成就包括对根据地金融机构的建立、金融政策、货币发行、银行的业务、货币斗争、金融的作用、通货膨胀和物价问题、根据地人物与金融的研究等几个方面。
2.
In the period of the revolution of new democracy,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id its best to make the burden of the peasants lighter in the revolutionary bases,the bases of anti-Japanese and the liberated areas.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
3.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 roots political power in revolutionary bases wa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victory.
文章以安徽池州地区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心,探究各历史时期革命根据地基层政权的构成,并由此来透视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乡村社会的改造。
5)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革命根据地
1.
An investigation of women s educational characters i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妇女教育特征考察
6)  Revolution Base
革命根据地
1.
On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Fang Zhi-min s Type Revolution Base;
论“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的特色
2.
The Influence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Revolution Bases ov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of New China.;
革命根据地高等教育对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建立的影响
补充资料:革命根据地银行

geming genjudi yinhang
革命根据地银行
banks in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由人民民主政权建立的银行。以建设根据地,巩固革命政权,冲破敌人经济封锁为宗旨。它有革命政权的信誉和公营经济的保障。它的任务是:发行货币,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和金融市场;领导信用合作社,打击高利贷,反对封建剥削;低利借贷,大力发放农贷,支持工农业生产,组织贸易,开展经济斗争;建立健全金库制度,组织收入,增加财源,支持财政,保障供给,支持革命战争。随着革命战争形势的发展,革命根据地银行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分散到统一的过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敌人的分割封锁,中央苏区、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川陕、陕甘等革命根据地都建立有各自的银行。建立银行最早的是海陆丰根据地,1928年2月20日海丰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颁发第四号命令,建立劳动银行,使工农贫民在革命过程中有借贷机关,得以从事生产,发展社会经济。1931年11月,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规定:实行统一币制,帮助劳苦群众,开办工农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的第一次执委会议上决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1932年2月1日正式开业,毛泽民任行长,下设业务、总务两处。在长征途中,国家银行干部参加后勤供给工作,同时组织货币的发行和收兑。长征到达陕北后,与陕北根据地的陕甘晋苏维埃银行合并,成立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林伯渠任行长。
  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分行改为陕甘宁边区银行,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大别山等抗日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了各自的银行。1941年“皖南事变”后根据斗争的需要,各革命根据地先后禁止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流通,发行独立的货币,推动了根据地金融事业的发展。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随着解放区的扩大,根据地的银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日趋统一。1947年10月陕甘宁边区银行与西北农民银行合并。同年11月石家庄解放,不久晋察冀和晋冀鲁豫根据地合并为华北解放区,两地银行也合并为华北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前一年,1948年12月,在华北银行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
   (周士敏)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