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劳动收入分配
1)  labor income distribution
劳动收入分配
1.
Having compiled China\'s Input-Occupancy-Output table during 1987-2002,this paper,using the table and Gini Coefficients method,finds that Chinese employees\' labor incom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sectors is even or reasonable,but the gap is getting wider.
依据该表,利用基尼系数方法分析发现我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劳动收入分配比较平均或合理,但其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2)  labor income
劳动收入
1.
This paper calculated the effective tax rate of capital income,labor income and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dur- ing 1999-2005 in all the eastern,western and middle area in China,using the international adapted average effective tax rate method to measure the actual tax rate.
本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实际税负高低的平均有效税率方法,核算了1999-2005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本收入、劳动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有效税率。
2.
The primary distribution of labor income is the basic component of the re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
劳动收入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组成部分。
3.
With labor productivity or labor income and urban amenity variables,workers willingness-to-pay for urban housing are estimated for 35 major Chinese cities.
以城市在岗职工的平均劳动收入水平和反映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类宜居性指标建立了中国35个主要城市的城市发展与住房需求关系的模型,并以此估计了城市住房意愿支付价格。
3)  income from work
劳动收入
1.
These legitimate income from work or not should be safeguarded by the law of our country.
他们的收入包括经营管理劳动收入、科技劳动收入、风险收入、资金收入和剥削收入等 ,这些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当前必须尽早建立和健全保护私人财产具体的法律制
4)  income of workers
劳动者收入
1.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workers.
企业员工持股是提高劳动者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部分企业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但存在着购股资金困难和难以长期持有的问题。
5)  non-labor income
非劳动收入
1.
The author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thinks that the protection of non-labor income and the coequality between private and state enterprises which means that private business can be a principal part 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China social economics.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大发展的机遇,新的发展机遇需要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突破和发展,文章认为,“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及民营企业能与国有企业具有同等地位,能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和‘主导’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而提出的新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今中国创造性的新发展。
2.
Firstly, the author analyzes public official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s non-laborincome specifically, and studies the inside log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blic officials economic effect of non-labor income and their administrative performance.
公务员的非劳动收入是比较多的,其中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
6)  Unearned Income
非劳动收入
1.
People still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unearned income and even regard it income from exploitation.
非劳动收入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制度中的重要内容。
补充资料: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

juedui shouru jiashe yu xiangdui shouru jiashe
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
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and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关于收入与消费关系即消费者行为方面的理论。
  绝对收入假设 或称绝对收入理论,是凯恩斯学派在J.M.凯恩斯消费函数等理论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用以说明消费随绝对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并慢于收入的增加的理论。这一假设有两个要点:①消费者是根据其收入的绝对水平来决定将其现有收入的多大部分用于消费的,绝对收入即收入的绝对量水平;②消费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但消费增长的速率慢于收入增长的速率,在高收入增长时尤其如此。这一理论依据于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即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绝对收入假设的基本涵义如图1。图中□□□=1.00的45°线是收支平衡线,45°线与消费曲线在右上的间距为负储蓄,在左下的间距为净储蓄。图中显示收入渐高时消费曲线向下倾斜,出现较多的净储蓄。
  相对收入假设 或称相对收入理论,是由J.S.杜森贝里于1949年提出的与绝对收入假设对立的一种理论。根据这一假设,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依赖于他的现期收入,而且还依赖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以及他过去曾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因此,当消费者在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相对收入)上升时,或当收入超过原来的最高收入时,消费者都会根据其收入的相对变化而增加消费支出。相对收入理论认为,消费者在相对地位上的变化将导致其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上升,而不论其绝对收入有否变化。相对收入理论强调消费者的两种心理行为,即攀比效应和示范效应。由于这两种行为,各类同等级的家庭因收入不同所导致的消费差距将得以缩小,并使消费与相对收入保持某种协调的比例,即:家庭消费函数随所有家庭总收入变动而成比例地向上移动。相对收入假设的基本涵义如图2。
  分歧点 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相对立的两个分歧点是:①前者认为消费主要由绝对收入水平决定,后者认为消费主要由相对收入决定;②前者认为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非比例关系,后者认为二者间大体保持一种比例增长关系。
  关于收入与消费之间的长期关系是比例的或非比例的关系的命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如果基本消费函数是非比例的,则意味着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储蓄将以更大速率增长,由此即产生出如何把超比例增加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判断,凯恩斯提出以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吸纳这部分超量的储蓄,以避免国民经济走向停滞。如果基本消费函数是比例的,这个问题就不会对未来发展造成梗阻。
  虽然一些经济学家仍持绝对收入理论观点,但多数经济学家已更倾向于相对收入理论及其他理论。由于经济学家一般同意基本消费函数是成比例的,事实上等于抛弃了绝对收入理论的主要原则。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根据收入及消费的若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指出:包括半个多世纪的经验数据证实,消费与收入之间的长期关系大致是成比例的。
   (邓乐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