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成煤阶段
1)  coal-forming stage
成煤阶段
2)  rank stage
煤级阶段
3)  stage of coal metamorphism
煤变质阶段
4)  mineralization stage
成矿阶段
1.
Three mineralization stages may be separated,including those associated with Paleogene .
基于地层、构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等证据,认为马攸木金矿形成于雅江洋盆的消减俯冲-碰撞以来直至现代的地质构造环境,其成矿可分为3个成矿阶段,即古近纪俯冲碰撞期成矿阶段、中新世碰撞后伸展期成矿阶段和晚上新世以来的碰撞后快速隆升成矿阶段。
2.
It is shown that the element associations are in correspondance with some mineralization stages and structural positions.
结果表明,元素组合与一定成矿阶段和构造空间对应,并有一定载体,其中第一阶段元素组合与构造面倾角变化有关,栽体主要为石英脉,主成矿阶段元素组合与构造面走向扭动有关,载体主要为多金属矿化,进而查明了各阶段指示元素和矿体延伸方向。
5)  metallogenic stages
成矿阶段
1.
Study on metallogenic epoch and metallogenic stages of the Hadamengou gold deposit,Inner Mongolia;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成矿时代及成矿阶段研究
6)  diagenetic stage
成岩阶段
1.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diagenetic stage in mid-deep strata of Shuangtaizi River mouth area in the west of Liaohe Basin, based on its reservoir types and li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the data of thin slice of cores, cathode luminescence, X-diffraction, temperature testing for inclusion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analysis are analyzed.
为了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双台子河口地区中深层的成岩作用阶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以储层类型及其岩石学特征为基础,分析岩心的薄片、阴极发光、X衍射、包裹体测温、扫描电镜等资料,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将研究区中深层成岩阶段划分为晚成岩的A1、A2两亚期及晚成岩B期,并对各期次有机质演化、成岩矿物、成岩作用的类型进行描述。
2.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classified criterion on diagenetic stage of clastic reservoirs,layer SB13.
依据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详细研究该气田PY30-1-3井储集层特征及成岩作用,按照最新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标准,该区主力气层SB13。
3.
Based on the diagenetic stage division theory and the effect-oriented modeling method, the diagenetic stages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 modified results of reservoirs due to different diagenesis.
根据成岩阶段划分原理,建立成岩演化模型,通过成岩阶段的变化表征不同成岩阶段对储集层改造的结果,采用效应模拟方法,模拟成岩参数的空间分布,反演成岩史,建立储集层成岩阶段空间分布格架,为储集层评价和预测提供依据。
补充资料:煤级
      煤化阶段或煤的变质阶段。"煤级"一词为D.E.怀特于1926年首先提出。煤级与以碳百分比表示的煤在从褐煤至无烟煤系列中所处位置是一致的。煤级这一术语在国际煤岩学委员会1957年出版的《国际煤岩学手册》中正式采用。煤级的确定借助于煤化作用参数(或称煤级参数),即那些在煤化过程中变化明显的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质,如碳含量、氢含量、发热量、挥发分、水分、X射线衍射和镜质体反射率等。不同显微组分的煤化轨迹不同(如图)。因为与其他显微组分组相比,镜质组在煤中含量最丰富,杂质少,最纯净,易于剥离,并常在其他沉积岩中呈包体出现。重要的是镜质体反射率在较长的煤化阶段中其增长与煤级升高呈线性的正相关关系,受还原程度的影响也小。为了排除由于显微组分不同带来的影响,国际上一般以镜质组进行煤级研究。目前使用的显微光度计等精度高,测试数据准确,因此,镜质体反射率公认是最适宜的煤级指标。
  
  根据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将中国煤划分为 9个煤级(即1个成岩阶段和8个变质阶段)。9个煤级与煤的9个工业牌号大致相当(如表)。
  
  工业牌号是根据煤层平均煤样的化学、工艺性质,如挥发分产率和粘结性等确定的。而煤层平均煤样的化学、工艺性质是因煤岩组分的变化而异,因此,煤的工业牌号不等于煤级。但在煤岩组分变化不大时,常以煤的工业牌号近似地代表煤级。
  
  镜质体反射率作为煤级指标也有不足之处。它在低煤化阶段变化幅度小;而在高煤化阶段出现各向异性,即双反射现象。但这些不足之处目前已得到一定的补偿。由于壳质组(以孢子体为例)不仅在蓝光照射下显示较强的荧光,并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而作有规律的变化,而且随煤级的增高,光谱峰(λmax)由短波段域(绿色)向长波段域(红色)移动,其红/绿商随之增大。从泥炭到气煤煤化阶段,孢子体荧光性的变化都比较显著而有规律,然而,如果煤级继续增高,则因荧光强度过低而难于测定,但这正好弥补了镜质体反射率在低煤化阶段作为煤级指标的不足。
  
  在镜质体量大反射率达到6%之前,镜质体最大反射率与最小反射率(R0,min)之间基本上为线性关系。当达到6%时,R0,min开始转而减小,与R0,min显示负相关关系,双反射率值逐渐增大。因此,达6%以后的阶段,除使用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外,还以-R0,min和:R0,min为辅助煤级指标,亦可用R0,min作为辅助指标。
  
  其他煤级指标大多只适用于煤化过程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阶段,如碳含量适用于Ⅰ~Ⅲ和Ⅶ阶段;发热量和水分适于0~Ⅲ阶段,水分还可用作Ⅶ阶段的指标;氢含量和X射线衍射强度适于Ⅶ阶段;挥发分适用于Ⅳ~Ⅵ阶段。
  
  煤级的研究不仅用于煤的分类、煤的鉴定、找矿勘探中预测煤质,而且已广泛用于优化炼焦配煤、测定煤的碳化产物如焦炭、瓦斯和液体的产出率等,以及(石油、天然气的预测和评价等。
  
  

参考书目
   武汉地质学院煤田教研室编:《煤田地质学》(上册),地质出版社,北京,197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