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台内滩
1)  intraplatform shoal
台内滩
1.
Taking the Bed A of the Jia2 Member in the Moxi Gas Field in central Sichuan Basin for an object of study,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raplatform shoal in the epicontinental carbonate platform,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of logging and coring in the region of interest.
以四川盆地川中地区磨溪气田嘉二2A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钻孔的测、录井及岩心芯资料的分析,总结了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上台内滩体发育特征:向上变浅序列发育、单滩体厚度一般小于4m、累积厚度较小以及横向连续性较差。
2)  Panjiatai Shoal of Yellow River
潘家台滩
3)  Taiwan Bank
台湾浅滩
1.
Investigation on Crab Resources in the Surrounding Sea of Taiwan Bank;
台湾浅滩周围海域蟹类资源调查研究
2.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s of suspended matter distributed around Taiwan Bank in summer of 2004;
2004年夏季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悬浮体成分与分布特征
3.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and its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near Taiwan Bank in summer;
夏季台湾浅滩周边海域叶绿素a荧光垂直分布对温盐的响应分析
4)  platform edge oolitic shoal
台缘鲕滩
1.
Kaijiang - Liangping trough controls the distribution of platform edge oolitic shoal in the Feixianguan Fm in northern Sichuan basin.
开江-梁平海槽控制着川北地区飞仙关组台缘鲕滩的分布。
5)  inner sandy beach
内层沙滩
6)  bank inset reef
滩内礁
补充资料:潘家大院
潘家大院
潘家大院

潘家大院:位于阳城县城东南的凤城镇南安阳村。明初,高平县移民安居阳城而建村,村名的由来亦取安居阳城之意。现村中明清古建筑遗存较多,民居院落木雕十分精美。潘家大院建筑奇特,整个大院平面呈长方形,三合式(没有南房),院内面积足有两到三个篮球场之大,房屋一字排开,北房多达30间,东西厢房各有10间。这种建筑形式,风格酷似福建的方形土楼,在北方实属罕见,在晋城更属孤例。

明末清初,广州西关的十三行,客商云集。最有钱的潘、卢、伍、叶四大家族,将眼光越过珠江,选中了一江之隔的“河南”南华西,建别墅,起豪宅。而在十三行的众多行商中,有一个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潘氏家族。从这个家族的第一位行商潘振承开始,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都在广州对外事务上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海珠区的南华西街还保存着潘氏建于1826年的居所,以及一街之隔的古老祠堂。

潘氏家族:当年富到“镬底都镶金”

历史上,广州十三行商人,曾与两淮盐商、山西晋商一起,被称为清代中国三大商人集团,曾是近代以前中国最富有的商人群体。事实上,在广州十三行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当属以潘振承为首的潘家。历尽百年,真正贯穿于行商历史。据一位当时在华经商的法国商人发回巴黎的《法国杂志》的报道:“潘家每年消费值3万法郎,一家的财产比起西欧一个国王的地产还要多。”

潘氏发家人潘振承:福建贫苦少年闯荡广州

潘氏家族的发家人潘振承出生在福建同安县一个贫苦家庭,少年时给人当船工,壮年时由闽入粤,曾经去过3次吕宋(今菲律宾)。初到广东的潘振承在十三行一位陈姓商人的商行里做事,获得信任和全权委托。等到陈姓商人回乡,他便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商行——同文行。

地产比一个欧洲国王还多 《法国杂志》评为“世界首富”

潘氏家财到底有多少?无论是潘家的后人,还是专门研究十三行的学者都一直没有获得翔实的记录。但据当年中外史册的零散记载,亦可窥见一斑。据一位当时在华经商的法国商人发回巴黎《法国杂志》的报道:潘家每年消费值3万法郎,一家的财产比起西欧一个国王的地产还要多。而自潘家第三代潘正炜当家之后,财产总数累增至1万万法郎,而其广及华北各地财产尚未计在其中。据了解,这是当时有史料记载的“世界首富”。

作为富甲一方的商人,潘家中西结合的别墅丝毫不逊色于今天西方亿万富翁的私家庭院。据了解,早在乾隆年间,潘振承就在广州河南乌龙岗之西的一片河洲地开村立祠,建造极其豪华的潘氏家园“能敬堂”,定名龙溪乡,现在南华西街中的“能敬堂”东至风光旖旎的漱珠涌,北接悠悠珠江水,以其规模宏大、雍容华丽的气派,名噪南粤。这些极尽奢华的庭院中,处处种植着稀有的古树、各种各样的花卉等。此外,园子里还养着鹿、孔雀、鹳鸟以及鸳鸯。正如广州俗话说“镬底都镶金”。

随十三行衰落潘家式微第四代起再无后人行商

然而,这一群富甲天下的商人最后却因为受到各方的压力,纷纷破产。1780年,十三行内泰和行颜时瑛、裕源行张天球等四家行商欠外债380万元。乾隆帝担心拖欠银两被外夷耻笑,下令颜、张二人变卖家产充军,全部债款照原本再加一倍偿还,由其他行商分10年清还。

这种由行商共同承担经营风险的连带互保制度,从此成为官府治理行商的法宝。1814年,十三行商业疲软,行商大多濒临破产。为避免替破产同行摊赔欠债,潘家后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宁为一只狗,不为洋商首”。到1842年,五口通商之后,潘家继“同文行”之后重新建立的“同孚行”主动停业。从第四代开始,潘家家族再无行商,倒是总共出过4个翰林、5个举人,成了文化之家。

潘氏家族第八代后人目前仍生活在广州——今年69岁的潘刚儿,他本人是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的退休教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