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花鼓灯教学
1)  huagudeng teaching
花鼓灯教学
2)  huagudeng
花鼓灯
1.
Anhui huagudeng is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and cheerful art style at home and abroad.
花鼓灯是花鼓文化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类型,也是南方汉族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是艺术形式丰富而完整的民间歌舞形,式在战国淮河流域,特别是淮北一带,如怀远,蚌阜,风台,淮南等地,是中国汉族舞蹈代表性的舞种之一。
3)  Flower drum song
花鼓灯灯歌
4)  anhui flower-drum lanterns
安徽花鼓灯
5)  Denghua church
灯花教
6)  Hua Gu Deng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花鼓灯与戏曲
补充资料:花鼓灯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流传于淮河两岸,以怀远、凤台最为盛行,形成不同风格的两大派。花鼓灯起源说法不一,至少在明代永乐年间就已很流行了。每逢春节到元宵节,当地民间大闹花灯会,都要跳花鼓灯。
  
  花鼓灯中扮女角的叫"兰花"、"包头"、"锣上";扮男角的叫"鼓架子"、"挎鼓"、"打鼓"。一般演出为伞头(领舞)带领"鼓架子"数人和"兰花"数人或歌或舞,有时还演出歌舞剧。演出顺序分为:①上灯场,为了打开场子招揽观众,由"鼓架子"顶着"兰花"绕场起舞,做出有较高难度的动作如"喜鹊登枝"、"白雁亮翅"、"童子拜观音"等。②舞岔伞,有文伞武伞两种。文伞中点蜡烛,似荷花瓣,执文伞者主要是领唱;武伞为领舞,称伞头,他要能独舞,能指挥。③引场,伞头引"鼓架子"和"兰花"出场,象是邀请他们跳舞,又是向观众介绍表演者。④大场,又称乱场,由伞头领"鼓架子"和"兰花"舞出各种队形,如"串篱笆"、"满天星"、"蛇蜕壳"等。⑤花场,又有单花场、双花场之分,是由2人或3 人表演的情节舞蹈,如抢手巾,抢板凳等。⑥盘鼓,分为地盘鼓、中盘鼓和上盘鼓。上盘鼓技艺性最强,近似杂技中的叠罗汉,有"两节杠"("鼓架子"顶一层人)和"三节杠"("鼓架子"顶两层人),"三节杠"中最多可顶5~6个人,称"垛排坊"。⑦后场,属于小歌舞剧部分,曲调为山歌和地方小调形成的花鼓歌,如《卖货郎》、《孟姜女》等。
  
  
  
  "鼓架子"动作轻快灵活、刚劲矫健,各种架子及筋斗、翻滚、跌扑等都有较高的技巧性。"兰花"除练扇子功、手巾功外,因多系男扮女角,故脚上踩"垫子"(近似戏曲中的"寸子"),讲究步法,要"溜得起、刹得住",干脆利落,具有独特的风格。
  
  花鼓灯的音乐,俗称锣鼓点,除以三大件──花鼓、大锣、大钹为基础外,还有小钹和镗锣、二胡、三弦和琵琶等乐器伴奏,花鼓是指挥,所有乐器随它煞音变点儿。锣鼓点儿的变化和演员动作配合紧密,每个动作细节、节奏变化都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花鼓灯被舞蹈工作者整理加工,搬上舞台,有些地区还用花鼓灯的形式演出较大型的歌舞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