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震旦纪(埃迪卡拉纪)
1)  Sinian(Edicarian)
震旦纪(埃迪卡拉纪)
2)  Ediacaran/Sinian
伊迪卡拉(震旦)纪
3)  Ediacaran
埃迪卡拉纪
1.
New data of phosphatized globular fossils from Weng'an biota in the Ediacaran Doushantuo Formation and the problem concerning their affinity
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瓮安生物群中磷酸盐化球状化石新材料及其问题讨论
2.
The Ediacaran Weng an biota from the phosphorite of the upper Doushantuo Formation (635—551Ma) at Weng an,Guizhou Province,South China,consists of animal eggs,embryos,larvae and adults,as well as abundant acritarchs and multicellular algae.
贵州瓮安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635—551Ma)上磷矿段保存了大量精美的磷酸盐化微体球粒化石,它们主要由多细胞藻类、疑源类和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多种动物胚胎化石组成,此外还包括少量后生动物的幼、成体化石。
3.
The Liuchapo chert in Anhua County, Hunan Province, South China, was deposited in a terminal Ediacaran (551-542 Ma) deep-sea basin.
湖南安化留茶坡硅质岩沉积在埃迪卡拉纪末期(551~542Ma)的深水盆地中,它们具有如下REE地球化学特征:和PAAS相比,∑REE含量很低(8。
4)  The terminal Ediacaran
埃迪卡拉纪末期
5)  Ediacaran
伊迪卡拉纪
1.
Megascopic Biota from the Doushantuoian of the Neoproterozoic (Ediacaran) in Guizhou and Zhongqing, South China
黔—渝地区新元古代伊迪卡拉纪陡山沱期宏体生物群
6)  pre-Sinian
前震旦纪
1.
Further discussion of mapping method in South China outcroppedareas of pre-Sinian low-grade metamorphic rocks;
再论华南前震旦纪浅变质岩区区调方法
2.
Features of the pre-Sinian structural deformation in North Jiangxi and its dynamic significance;
赣北前震旦纪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3.
Zircon Pb-Pb ages of Pre-Sinian basement in central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ir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粤中前震旦纪基底锆石Pb-Pb蒸发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补充资料:震旦纪
震旦纪(距今约8亿年~距今约5.7亿年)
Sinian Period 
    元古宙晚期的一个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震旦系。
震旦纪地层在中国最先被调查研究,是在中国命名的一个地质年代单位。1922年,A.W.葛利普在《震旦纪》一文中,将这地层明确为系一级年代地层单位,其范围包括泰山群或五台群变质岩层之上 ,寒武纪地层之下的一套不变质或仅轻微变质的地层。1982年7月,基本确定中国湖北西陵峡东部震旦系剖面为其标准剖面。震旦纪分早震旦世和晚震旦世,相应地层为下震旦统和上震旦统,分界线约为7亿年前。
   在标准剖面上,下统包括莲沱组和南沱组,上统包括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大部。震旦系在华南广泛发育,华北和西北地区亦有分布,  是一套以浅海相为主的碎屑碳酸盐岩建造。在华南、西北和华北地台的南缘和西缘,可见到1~3层冰碛岩。震旦纪早期局部地区有火山活动,形成火山熔岩或火山碎屑岩。如皖东的苏家湾组,川西的开建桥组。
   
   

震旦系地层剖面

震旦系地层剖面


   
   震旦纪时生物界的演化较前迅速,形成一些有特色的生物群。微古植物群在早震旦世以球藻群为主,并出现了巨囊藻、捷菲鲍里藻等属;宏观藻类以丘阿尔藻、寿县藻和塔乌藻等属为主。至晚震旦世时,微古植物群中的分子形态多样,属种繁多,以刺球藻群中个体较大或一些膜壳具有明显刺状构造的类型最重要。晚震旦世的最大特征是后生动物大量出现和门类多样化。伊迪卡拉动物群即出现于这一时期。该动物群是一个以软躯体后生动物为主体的动物群。中国震旦纪地层中发现的主要为蠕形动物和腔肠动物,尤以蠕形动物分布最广。
   震旦纪时期形成的沉积矿产主要有铁、锰、磷、天然气和盐类等。具代表性的有中国湘、鄂一带南沱组的锰矿,川西观音崖组的铁矿,湘、鄂、黔地区陡山沱组的磷矿,川、黔地区灯影组的天然气和盐类等。在世界范围内,震旦纪是磷矿和盐类的重要成矿时期。
   由于各国地质学家对建立一个前寒武纪最晚期的新纪所持的观点不同,对这个新纪的时限及名称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