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王府乐队
1)  Palace Band
王府乐队
1.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alace Band of Uzhumchin Right Banner
有关乌珠穆沁右旗王府乐队情况的调查
2)  Zhɑng-Wɑng yuefu
张 王乐府
3)  On Wang Wei s Yuefu Poems
论王维的乐府诗
4)  Imperial Mansions
王府
5)  Yuefu
乐府
1.
The Influence of Minority Folk Songs on the Style of Poesy in Yuefu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南北朝乐府中少数民族民歌对词体的影响
6)  Yuefu Poetry
乐府
1.
On Life-Awakening Consciousness in Li Bai s Yuefu Poetry;
论李白乐府体现的生命觉醒意识
2.
This article employs the methodology of textual criticism to explore the satirical allegory in Li bai s Yuefu poetry at the textual level and further interprets some of Li bai s Yuefu poetry.
利用文本批评方法,对李白乐府中的兴寄从形式层面进行探讨。
3.
According to Chinese poem developing history, Chuge (楚歌) plays a important role to Yuefu poetry (乐府诗).
从诗史来看,楚歌的主要意义即在于它对乐府三言、五言、七言等诗歌形式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补充资料:王府
雍亲王府邸狮子园
胤禛(1678———1735),清代皇帝,姓爱新觉罗氏,康熙皇帝第4子,年号雍正,庙号世宗,在位13年(1722———1735),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康熙帝亲征噶尔丹,统率正红旗大营。三十七年封为贝勒,四十八年晋升雍亲王,曾多次随康熙帝巡视热河。

坐落在山庄西北部狮子岭下的狮子园,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与山庄同时兴建,原名狮子沟花园,康熙赐名狮子园,并于康熙五十一年(1772)赐予胤禛,作为其来热河驻山庄的临时府邸。狮子园,又名小宫,当地百姓称它为四爷府。这里峰高岭峻,水碧泉清,花繁树茂,鸟唱禽鸣,景色十分优美。府园周围是用石块砌成的椭圆形的围墙,占地面积56400平方米,园内殿堂、亭院、山馆、寺庙20余处。坐南朝南的正门,斜对面旱河岸边,有座山叫乐山,这座并不高大的山,原来没有名,修建狮子园时,因园对此山,康熙帝从《论语》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之典故而命名,并把园内主殿定名“乐山书院”。园内除主殿外,还建有前殿5间,胤禛题联为“日往月来明至道,花香鸟语露真机”;后殿3间。正殿之东北有殿5间,额题“片云舒卷”;有“芳兰砌”、“秋水涧”、“水情月意”、“待月亭”、“松柏室”、“忌言馆”、“妙高堂”等胜景。主殿乐山书院,匾额为康熙帝御笔所题,后经乾隆帝维修时,将芳兰砌改为“芳兰砌书院”,并亲题匾额。“妙高堂”也是康熙御笔所题,乾隆帝题联为“风吹谷面文章好,诗托峰眉气象舒”。有趣的是,在“妙高堂”下边中间这条沟与东边接连处,有三间别具一格的草房,(也称茅屋),系胤禛年赐园后居此时所营置,为的是装点园林景色,以示“尚朴”之意。民间传说乾隆生于此处,纯属无稽之谈,因为草房是康熙五十一年才有,而弘历于康熙五十已生,与草房毫无关系。

胤禛非常珍爱狮子园,每次伴驾来热河后,除去随父亲处理政事、狩猎之外,便在这里游山乐水,饮酒弈棋。还经常恭请康熙来此巡幸进宴。据《清实录》记载,胤禛曾于康熙五十一年到六十一年先后7次请康熙到此玩乐。胤禛还把其四子弘厉、五子弘昼从京城带至此地乐山书院读书。

雍正继位后,加封允礼为果亲王并赐居狮子园,不久病死。在雍正当朝的十三年内,一次也没有来过狮子园。乾隆三十一年因园内“墙里收燕麦,阶前长兔蔓”,已荒废不堪。乾隆下令进行一年多的时间修茸,使狮子园焕然一新。




常王府与庄王府
过去,承德西大街有座常王府和常王府胡同,现在称常王府小区。常王府(常,应为“瑺”)的主人名叫永瑺,是康熙16子允禄的孙子,因允禄的儿子弘普早亡,由永瑺世袭庄亲王永禄的爵位,故永瑺实为庄亲王,并非瑺王,因满人常以姓代名,所以人们误将永瑺称王,将他的府也称“常王府”。

原常王府府址在西大街二道牌楼西,文庙尊经阁东侧。据有关史料记载,原此府建筑规模较大,分东西二处,东处系永瑺自住;西处为家人居住。乾隆四十一年(1776),经官员呈报,由乾隆皇帝御批,将西处房屋拆去,改建文庙。在三十年代,有人还见过东处的部分建筑物,当时院内有正房6间,东西配房各3间,周围有院墙紧靠红庙山山根,伪满时被热河省女子国民高等学校占用,后又被伪海关税占用,又重建院墙,从常王府到红庙山中间形成一条胡同,人们称它为常王府胡同,沿用至今。解放后常王府地址为承德市第一区政府办公地点。后来随着城市改造的需要,此府原建筑物便逐渐消失了。

过去承德街还有座庄王府,此府原址在现丽正门大街马路前南原二道街子的东头,有处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有高大宽敞的大门楼,院内有正房12间,东西厢房各6间,门房3间,正房内有客房和书斋。院周围有高大的院墙。民国年间,此处曾经被热河省盐务督销处占用。到民国十八年至二十二年,军阀汤玉麟统治热河时,为经济委员会占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