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国际问题
1)  international issues
国际问题
1.
Youth Mao Zedong\'s researches and analysis on international issue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First World War time\'s Sino-Japanese relations,The Treaty of Versailles and Germany,the invasion ess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situation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青年毛泽东对国际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主要集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日关系、凡尔赛和约与德国、美国侵略的本质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发展。
2)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law
国际法问题
3)  international focus issue
国际热点问题
4)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ssues
国际金融问题
5)  international problem
国际社会问题
6)  international studies
国际问题研究
补充资料:国际裁军问题
      裁军一般指为销毁或减少战争手段,消除战争威胁而采取的措施。古希腊城邦国家亦有彼此限制军备的信约。人类历史进入近代以后,裁减或限制军备的倡议和措施屡见不鲜。1713年《乌得勒支条约》规定法国撤除敦刻尔克地区军事要塞设施。1774年《楚库克-凯那尔吉和约》限制土耳其在克里米亚保持军事要塞设施。1856年《巴黎和约》(1856)规定俄土两国均不得在黑海地区设置兵工厂,双方在黑海的船只不得超过限额。七年战争后,1776年奥地利向普鲁士提出彼此裁减 1/3兵力的主张,后者拒绝。拿破仑战争后,俄皇向英国外相提出双方同时裁减同一军种部队的建议,未能成功。在一定地区采取军力均衡的事例有1817年英、美达成各自限制在北美五湖区域限制军备的协定。
  
  世界性国际会议讨论裁军和禁止某种武器问题始端于1899年海牙和平会议。由于俄、德、法帝国主义矛盾,第一次海牙会议未能就限制常规军备问题达成协议,会议最后发表宣言禁止使用毒气和射入人体中扩大体积的子弹。1907年第 2次海牙和平会议召开,美洲国家提议讨论限制军备,德、奥、意等国反对,以至把限制军备问题从议程中排除。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裁军谈判  ①国际联盟中的裁军谈判:国联盟约规定其会员国有裁减国家军备至最低限度的义务。1920年 5月17日,在国联行政院中成立陆海空军常设顾问委员会,从事裁军研究。同年11月国联又设立一个临时混合委员会,研究与裁军有关的政治、经济、社会、史地等问题。1924年国联撤销上述两机构,成立裁军委员会。根据1925年 9月国联决议,成立裁军会议筹备委员会,并邀请美、苏、土参加。1926年5月至1929年12月,该委员会召开6轮会议。法国为保持陆军优势,强调有效国际监督为裁军前提,坚持后备兵员不在裁减之例,遭到英、美、德的反对。苏联提出彻底裁军建议,未被采纳。经过 5年周旋,该委员会仅草拟了一纸裁军公约草案,无实际价值。1932年2月2日国联在日内瓦举行裁军会议,有61国代表参加。德国便以军备平等为名,要求取消《凡尔赛和约》对其军备的限制。德国主张与法国"安全保障"要求冲突。日本业已发动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九一八"事变,并进攻上海,丝毫没有裁军诚意。意大利法西斯政府为加强在地中海地区和东非扩张,反对裁军。英国在会议上鼓吹"欧洲协调",推行绥靖外交。1933年10月法西斯德国通告退出裁军会议。1934年 6月11日会议破裂,国联范围内的裁军谈判终以失败告终。②裁减海军军备问题: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缔结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对主力舰及航空母舰总吨数作出限制。5国海军军备比例为5∶5∶3∶1.75∶1.75。1927年上述5国在日内瓦开会讨论限制巡洋舰和潜水艇的问题,未获协议。1930年 5国又在伦敦召开限制海军会议(见图),英、美、日之间签署限制主力舰以外舰只吨位的协议。法意因争夺地中海霸权,相互角逐,未在协议上签字。在华盛顿协定和伦敦协定到期的形势下,1935年12月至次?? 3月召开第 2次伦敦限制海军军备会议。日本、意大利中途退出会议,英美法之间签订一项协议,规定每年通报造舰情报,协议有效期限为 5年,无限制军备的意义。③地区性的裁军谈判:1923年2月7日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等中美洲国家在华盛顿签订 1项限制兵员人数、飞机及军舰水平的条约,为期5年。1922年12月,在苏俄倡议下,苏俄、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在莫斯科召开裁军会议。苏俄提出与会国家各减少1/4陆军等项建议,未被其他与会国家接受。④英德海军协定:1935年6月18日英国与德国签订海军协定,英国同意希特勒德国海军吨位为英联邦全部海军总吨位35%,使希特勒德国得以迅速重建一支强大的海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裁军谈判  ①联合国内的裁军谈判:联合国宪章第26条规定,安理会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应拟定建立管制军备制度的方案。根据联大1946年 1月24日决议,联大下面设立原子能委员会,由安理会理事国和加拿大组成。美国代表提出设立国际发展原子总署的建议,其目的是美国要维持其原子武器的垄断地位,阻止苏联研制原子武器。苏联代表提出销毁原子武器公约草案禁止生产和使用原子武器。谈判陷于僵局,委员会导致解散。根据联大1946年12月14日决议,安理会设立常规军备委员会。苏联主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年内裁减陆海空军 1/3,同时禁止原子武器。美国反对禁止原子武器,拒绝将常规军备和原子武器问题合并讨论。常规军备委员会于1952年 2月解散。六届联大决定建立裁军委员会,一并讨论裁减常规军备和禁止原子武器问题。苏联与西方国家的立场仍然对立。1952年 5月28日,西方提出美苏中3国的兵力各为100~150万、英法兵力各为70~80万限额,分阶段管制原子能的建议。苏联反对。苏联主张美、英、法、中、苏 1年内裁减军队和军备 1/3的建议,取消美国和北约在外国的军事基地,西方国家拒绝。1953年裁军委员会的讨论陷于停顿。1954年 4月19日,裁军委员会决定成立加、法、苏、英、美5国小组委员会,1954年5月至1957年9月共举行157次会议。1954年 6月11日,英法提出分 3个阶段裁军的方案。1955年5月10日,苏联提出分两个阶段裁军的方案。东西方立场仍无法合拢。1957年11月19日,联大通过扩大裁军委员会成员的决议,苏联反对,并拒绝参加。1978年5月23日至7月1日联合国召开了第1届裁军特别联大,通过《最后文件》。1982年6月7日至7月10日召开了第2届裁军特别联大,审议并通过《综合裁军方案》。②日内瓦多边裁军谈判:1959年根据苏、美、英、法外长协议,同意成立十国裁军委员会,讨论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的军备问题。参加国家为苏、保、捷、波、罗、美、法、英、加、意。十国委员会同联合国保持密切关系。1961年3月15日在十国委员会基础上,增加了8个不结盟国家,组成十八国裁军委员会。1969年7月又增加了8个委员国,更名裁军委员会会议(又称二十六国裁军委员会会议)。1978年第1届特别联大期间,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改组委员会会议,苏美被迫放弃"两主席制",由成员国逐月轮流担任主席。改组后称为"裁军谈判委员会",1984年起又改名裁军谈判会议。它是当前国际上唯一常设性多边裁军谈判机构,有40个成员国,每年春、夏各举行一次会议。中国于1980年 2月正式参加了裁军谈判委员会。并向会议提出多项切实可行的裁军建议。③多边裁军条约的缔结:60~70年代,在国际裁军谈判中,一方面美苏侈谈"全面彻底裁军",另一方面与有关国家进行"局部裁军"(或叫裁军附带)措施的讨论。国际间签署了一系列与裁军或限制军备有关的多边国际协议,诸如《南极洲条约》(1959)、《外层空间条约》(1967)、《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1967)、《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1968)、《海床禁核条约》(1971)、《禁止生物武器公约》(1972)、《禁用改变环境技术公约》(1977)。80年代以来签署的则有:《禁止或限制使用特定常规武器公约》(1981)、《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1985)。
  
  美苏双边裁军谈判  1968年,美苏分别表示愿就限制和削减战略核武器进行会谈。1969年11月,双方在赫尔辛基进行预备性会谈,次年 4月在维也纳举行正式会谈。1972年 5月26日美苏首脑签订了《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和《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议》。临时协议只限制了双方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数量,没有限制它们的质量发展。1979年6月18 日美苏在维也纳签署《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至今未批准生效,但双方都表示愿意遵守。这一条约仍然只限数量、不限质量。条约自然不能取消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只是制订一个新的竞赛规则而已。(见彩图)
  
  欧洲中程导弹问题  1977年,苏联在其西部和东欧部署了SS20导弹。1979年12月北约理事会通过双重决议,决定从1983年底起,美国在西欧部署新式导弹共 572枚,要求美苏进行中导谈判。1981年11月30日至1983年11月23日,美苏限制欧洲中程核武器谈判达两年之久,其实质是争夺核优势,争夺对欧洲的控制权。谈判中双方各自抛出不少方案。1983年底谈判破裂,美国如期着手部署新式导弹,欧洲局势显得格外严峻,美欧关系和苏欧关系都发生一些变化。
  
  美苏渡过因欧洲中导问题导致双边关系僵冷时期后,1985年1月8日美苏两国商定恢复谈判,并且决定战略核武器和中程核武器同空间武器作为一揽子问题,相互联系地加以讨论和解决。经过多轮谈判,美苏双方竞相提出各自的方案,1987年12月 8日,美苏首脑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中程导弹条约,但双方的分歧依然存在。
  
  中欧裁军谈判  全称为关于裁减中欧武器力量和军备的谈判,被称为"维也纳圆舞曲"(见中欧裁军谈判)。
  
  欧洲裁军会议  又名"在欧洲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和裁军会议",1984年 1月17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开幕。会议是根据欧安会马德里续会通过的最后文件举行的。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第 1阶段会议开到1986年11月下届欧安会续会为止。第 2阶段会议讨论欧洲裁军问题,参加这次欧洲裁军会议的是欧安会35个与会国,目前已进行了十几轮会议。
  
  目前超级大国军备竞赛日益向外层空间发展,他们把外层空间作为开展军备竞赛的场所,在外空军事活动日益增加,各种外空武器竞相发展,有的武器系统已处于试验阶段,反卫星武器已具备了一定实际作战能力,反弹道导弹系统的竞赛也已展开。R.W.里根一心要搞所谓"战略防御计划"(星球大战),但是美国也面临许多困难,不得不在裁军问题上调整策略,松动对苏联态度。最近М.С.戈尔巴乔夫提出苏联的中间方案,表示不再完全反对美国进行星球大战,只是要求把它限制在实验室的研究水平上,即美国实际上已采取的行动限度内,条件是双方至少在15年内不得退出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条约。
  
  两个超级大国凭借巨大的军事实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激烈的争夺,造成了对世界和平和各国独立与安全的严重威胁。军备竞赛给世界经济发展也带来许多消极和阻碍因素。裁军问题是关系到和平、安全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从历史的经验看来,裁军一直没有多大进展,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不会停止下来。听任美苏军备竞赛的膨胀,加剧另一次世界战争爆发的危险,是不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但是也应该看到争取实现裁军的斗争是一个长时期任务,并非俯拾即得,近期内即可获鹿。裁军事业关系东西南北问题全局,它不仅对维护和平与安全、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有重大意义,而且关系到世界人类发展的前途,必须打破实际上由美苏控制的裁军谈判的畸形局面,把裁军事业推向新阶段。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