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四库全书总目》编纂
1)  the compilation of Complete Library of the Four Treasures
《四库全书总目》编纂
2)  General catalogue of the Siku quanshu
《四库全书总目这》
3)  Siku quanshu zongmu
《四库全书总目》
1.
Exposition of mistakes in Siku quanshu zongmu s item Hongwu shengzhengji;
《四库全书总目》“《洪武圣政记》”条考误
2.
During those years,36 kinds of books of Fujian writers were recorded in Siku quanshu zongmu,at the same time they were banned.
乾隆敇修《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月二十四日禁书运动基本结束,在这过程中,有36种闽人著述被《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同时亦被列入“禁毁”。
3.
The compilation of Siku Quanshu Zongmu is a complicated process,so the summary of Elements in Zongmu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Dai-Zhen’swork rashly.
《四库全书总目》的编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不能轻易地把其中的《〈几何原本〉提要》当做戴震的著作 ;戴震以传统算学为框架 ,融会西方算学的内容 ,并没有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公理化演绎方法应用到中国传统算学的重建中去 ;戴震以考据学中的归纳法来建构其哲学 ,这与《几何原本》没有方法论上的关联。
4)  si ku quan shu zong mu
《四库全书总目》
1.
The Thoughts on Ci in Si Ku Quan Shu Zong Mu;
论《四库全书总目》中的词学思想
2.
The Research of History Department of Si Ku Quan Shu Zong Mu;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研究
3.
And so the literary criticism in si ku quan shu zong mu tended to be highly utilitarian.
《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无论是功用价值论、创作主客体论还是艺术风格论都由此而带上浓郁的经世色
5)  Siku Quanshu Zongmu
四库全书总目
1.
Seven Textual Researches on Jiangxi People's Writings Collected by Siku Quanshu Zongmu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江西人著作考辨七则
6)  Complete Library of the Four Treasures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
补充资料:《四库全书总目》
      中国清代官修书目。亦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朝设立《四库全书》馆,纂修《四库全书》。凡收入《四库全书》的书籍和"无碍"未毁(存目)的书籍,都由馆臣撰写提要,后由总纂修官纪昀、陆锡熊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加以修改,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汇辑成《四库全书总目》200 卷,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武英殿刊行。
  
  《四库全书总目》共收录书籍10254种,172860 卷。其中收入《四库全书》的3461种,79309卷;"存目"6793种,93551卷。基本上包括了先秦至清初尚传世的重要书籍,尤其对元代以前的书籍收录较全。该书除著录书名、卷数和著者外,还注明书籍来源,如采进本、内府本、敕撰本、进献本、《永乐大典》本、通行本等。提要部分通常简介著者,论述著作内容得失,说明文字增删,卷帙分合,版本异同。所收书籍按四部分类法编排,共分4部44类,其中经部10类、史部15类、子部14类、集部 5类,有些类下再分若干小类 ,同一小类图书以时代为序,经、史、子、集每部之前有总序,每类之前有类序,小类后间有按语,旨在说明某类图书的学术源流及立类理由。
  
  《四库全书总目》类目如下(括号内为小类):
  
  经部:易、书、诗、礼(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训诂、字书、韵书)。
  
  史部: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诏令、奏议)、传记 ( 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史钞、载记、时令、地理(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纪)、职官(官制、官箴)、政书 (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目录 (经籍、金石)、史评。
  
  子部:儒家、兵家、法家、 农家、 医家、天文算法(推步、算书)、术数(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 杂技术 )、 艺术 (书画、琴谱、篆刻、杂技)、谱录 (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杂家(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类书、小说家(杂事、异闻、琐语)、释家、道家。
  
  集部:楚辞、别集(汉至五代、北宋建隆至靖康、南宋建炎至德祐、金至元、明洪武至崇祯、 国朝〔清〕)、总集、诗文评、词曲(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
  
  《四库全书总目》卷首有弘历的"圣谕",四库全书馆臣的"表文"及"职名"、"凡例"等,记载了《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经过、人员分工和编写体例。
  
  由于《四库全书总目》卷帙浩繁,翻阅不便,初稿完成后,纪昀等又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以不录"存目"、简略提要的办法,辑成《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并由馆臣赵怀玉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录出副本,在杭州刊行。因此简本早于《四库全书总目》问世。
  
  《四库全书总目》在目录编纂体例、文献分类、提要撰写和文献考订等方面均有独特成就,是中国古典书目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也为今人了解和查考中国古代典籍提供了方便,一些学者把阅读该书视为读书治学的门径。
  
  《四库全书总目》除武英殿本外,还有乾隆六十年(1795)浙江杭州刻本和同治七年(1868)广东刻本。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是以浙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本和广东本而成的,书后附《校记》、 《四库撤毁书提要》(9篇)以及阮元撰的《四库未收书目提要》(170多篇)。余嘉锡撰的《四库提要辨证》和胡玉缙、王欣夫辑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可纠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疵谬疏漏。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