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农村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1)  rural power load management system
农村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1.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multifunctional rural power load management system and demonstrated this system through the function,hardware design of terminal,and software design of master control station.
为此,介绍了一种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终端的硬件设计和主控站软件的设计。
2)  electric power load management system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1.
Discussion about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power load management system;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及应用思考
2.
In ligh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urrent line loss management and the difficulty of automated monitoring system building,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work ideas of establishing an automatic line loss system in short term by using remote acquisi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staff configuration based on the existing electric power load management system.
针对目前线损分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的难度,介绍了充分利用现有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远方采集、监测技术、设备和人员配置等资源,在短期内建立线损分析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思路。
3.
Electric power load management system is a complete multi-functional system which integrates modern management, computer applications, automatic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一个集现代化管理、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信息技术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能够实现电力营销监控、电力营销管理、用电费用抄收、数据采集和网络连接等多种功能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3)  power load management system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1.
New method of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in power load management system;
提高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效率的新方法
2.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e Power Load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ARM and GPRS;
基于ARM和GPRS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3.
The design of power load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multi-agent
基于Multi-Agent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设计
4)  electric load wireless two-way management system
电力负荷无线双向管理系统
5)  data transimission protocol-2004 of power load management system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2004
6)  rural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农村配电网管理系统
补充资料:农村


农村
village

  农村(villa罗)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同城市相对应的区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叫乡村。 农村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中,城市与农村的本质差别将消失。在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所规定的农村统计口径有所不同。例如美国,1950年以前规定,凡是人口在2 500人以下的、没有组织成自治单位的居住地就算农村;1950年以后规定,不论其是否组织成自治单位,凡人口在2 500人以下或人口在每平方英里1 50。人以下的地区及城市郊区都算作农村。欧洲各国一般以居住地在2 000人以下者为农村。在中国没有直接规定“农村”这一统计指标的口径,仅规定了“市镇总人口”和“乡村总人口”这两个人口统计指标。据《中国统计年鉴》(1987)解释,“市镇总人口”指市、镇辖区内的全部人口;“乡村总人口”指县(不含镇)内全部人口。其中,“市”是指经国家规定成立“市”建制的城市;“镇”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的镇。1984年规定,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总人口在2万人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 000人的,或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均可建镇。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依靠采集、渔猎为生,逐水草、居巢穴,无所谓村落。到了原始社会的中期,约在新石器时代,人类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耕种土地、照管作物、饲养畜禽等生产活动,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同时,为防御外族侵扰和野兽的侵害等,要求一个氏族聚居在一起,从而出现了最早的村落原始村落是以血缘关系形成的氏族部落的聚居之地,实行原始公有制,按自然分工进行生产活动,平均分配。至原始社会末期,交换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一些交通方便、位置适中的村落中,出现了集市。在奴隶社会的农村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商业相继从农业中独立出来。在一些大的村落中,手工业者集中,商业集中,形成永久性市场。这些地方,逐步演变成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政权的巩固,则修筑城堡等,逐渐出现了城市。大商人、大奴隶主、官吏聚居在城市,奴隶、个体小农、少数小奴隶主则居住在农村。奴隶社会的农村社会经济关系,本质上是奴隶主剥削、压迫奴隶的关系。在封建社会的农村中,主要居住着农民(雇农、佃农、自耕农)或农奴、中小地主等。土地等生产资料绝大部分为封建地主阶级(或封建农奴主阶级)所有,少部分归农民所有。封建社会农村社会经济关系本质上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压迫、剥削农民的关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