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彝文典籍
1)  Yi people's classic
彝文典籍
1.
A study on the maternal theme of the Yi people's classic of "A Nuo Chu"
彝文典籍《阿诺楚》母题探析
2)  Ancient Books in Yi Language
彝文古籍
1.
The Ancient Books in Yi Language Should be Researched in the Deep Structure to Realize "Writing Implies the Corresponding Meaning;
彝文古籍必须进行深层次研究实现“书同文”
3)  Yi and Chinese Ancient Book
彝汉文古籍
4)  The curriculum of Chinese Literary and Historical Ctassics
文史典籍
5)  books and records
文献典籍
1.
Though there were no formal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extensive and in-depth cultural exchanges were carried 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rough books and records and the Chinese expatriates in Japan.
两国虽然没有建立在正式外交基础上的文化交流,却以文献典籍和旅日华侨为重要载体,通过繁荣的民间交往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这对两国特别是对日本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6)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 documents
典籍文献
补充资料:彝文
      中国彝族使用的一种表意的单音节文字。从形体上看与汉字很接近,实际不是从汉字蜕变而来,可能是仿汉字造字方式创造的。如彝文中也有象形、指事文字。(图1)以象"头",以象碗中的饭;(气),字中的点, 指出气处。 还有以较突出的部分象形的, 如(脸),突出鼻形。也有近似汉字的会意字,如(孵),表示鸟在有卵的巢上孵雏的意思。彝文文献古籍较多,主要是手抄本,刻本较少。较古刻本 《太上感应篇》译述,全文2.29万字,是今存彝文木刻本文字最多的一部书。金石彝文,过去中外学者认为最早见于明代刻石,如云南楚雄自治州禄劝县的《镌字崖》,刻有彝、汉两种文字,是明嘉靖十二年(1533)的刻石。今贵州大方县安氏土司彝汉两种文字的《千岁衢碑记》, 镌于嘉靖丙午年(1546)。近年来贵州大方县发现的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的铜钟(图2),钟面铸有彝、汉两种文字,较上述刻石早60多年,是现存最早的彝文文献。大方县水西大渡河石桥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桥上刻有彝、汉两种文字的碑记 (见彩图) 。彝文记述了水西土司安氏世代的历史,共有1922个字,是现存字数最多的彝文刻石,也是研究彝族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的珍贵资料。从文字发展规律看,彝文字数较少,因而彝文经书手抄本中大量借音表意。彝语有 6个方言,各地方言差异较大,假借文字也因地各异,这是彝文经书难解的原因之一。为使彝文能更好地为各方言区服务,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以喜德语音为标准音、以圣乍话为基础方言制订了《四川彝文规范方案》,共确定 819个规范彝字,于1975年开始在四川彝族地区推广使用,并设计了拉丁字母的"彝语拼音方案",便于注音学习。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