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国民性思想
1)  thought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
国民性思想
2)  thought of reforming national character
改造国民性思想
1.
The thought of reforming national character in the period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wa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period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两个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相异 ,根源在时代所赋予的任务不
3)  ideas on reforming nationals
国民性改造思想
1.
A review of LANG Qi-chao’s ideas on reforming nationals;
再论梁启超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4)  Idea of Country
国民思想
5)  new citizenship idea
新国民思想
6)  the thought on nation-state
国民国家思想
补充资料:国民性
      用来表示文化精神和心理结构的集合概念。指一个民族多数成员共有的、反复起作用的文化精神、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又称民族性格。不过,国民性通常是以国家为单位考察国民特点时使用;民族性格则相对于人格概念。中国学者庄泽宣在《民族性与教育》(1938)一书中说,"民族性系一个民族中各个人相互影响所产生之通有的思想、感情和意志,对个人深具压迫敦促之势力"。美国社会学家A.英克尔斯在《民族性格》(1969)一文中把民族性格定义为成年人中最频繁出现的比较持续的人格特点或方式,并称之为"众趋人格"。
  
  民族是一个结构体,由生物的、地理的、文化的和心理等要素构成。民族性格是各种心理要素的组合系列。构成民族的其他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这些要素主要有:①生物要素。如种族的血统、身体基准、人口的生殖和生长的能力等,它们是民族存在和延续的生理基础,同时又影响民族心理功能的发挥和心理活动的特点。②地理要素。如疆域、气候、地形、物产等。生物要素和地理要素是影响民族性格的天然因素。③文化要素。这是影响民族性格的社会因素。中国学者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认为,文化是维系民族统一而不破灭所必需的内在纽带,是体现民族特点的东西,民族性格是根植于人的内心的文化模式。
  
  对中国人民族性格或国民性最早进行直接研究的,是美国传教士A.H.史密斯。他于1894年出版《中国人的气质》(或译《中国人的性格》)一书,列举了中国人爱面子、勤俭、保守、孝顺、慈善等26种性格特点。中国近代学者梁启超曾对中国人的国民性做过颇为深刻地研究。中国社会学家孙本文在《我国民族的特性与其他民族的比较》一文中,认为中国民族有重人伦、法自然、重中庸、求实际、尚情谊、崇德化6种特点,而这6种特点有优点也有缺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