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经典Devega环缩术
1)  Trditional De vega annuloplasty
经典Devega环缩术
2)  academic classics
学术经典
3)  Art Classics
美术经典
4)  artistic classic
艺术经典
5)  subset of nominal modes(SNM) reduced technique
经典模态减缩方法(SNM)降阶技术
1.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based on the subset of nominal modes(SNM) reduced technique,which greatly lowers the computational costs and the required information of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
该方法基于经典模态减缩方法(SNM)降阶技术,降低了识别过程的计算花费以及对基础信息的要求;采用子矩阵型技术使得失谐参数定义更加的自由,并使得该方法具有模型修正的功能;利用最可能向量技术处理实验测量模态振型,可有效的限制测量噪声、非线性等因素对识别过程的影响。
6)  the classical round robin
经典循环赛
补充资料: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鲁迅、吴宓、吴梅、陈师曾卷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鲁迅、吴宓、吴梅、陈师曾卷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鲁迅、吴宓、吴梅、陈师曾卷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鲁迅、吴宓、吴梅、陈师曾卷

作者:刘梦溪 主编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8-1

isbn:7543428342

字数:655000

印次:1

版次:1

纸张:胶版纸

定价:48.5 元

内容提要

本卷收入的文艺论著有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及《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吴宓的《文学与人生》、《诗学总论》;吴梅的《顾曲麈谈》、《中国戏曲概论》;陈师曾的《中国绘画史》、《文人画之价值》。这些作品多为体大思精之作,是今日学人必须攀援而又难以超越的学术关隘。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黑暗世界的一盏明灯。自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起,他在从文的20年间,共有“述著29种,250余万言”,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吴宓(1894-1978),字雨僧,又字雨生,陕西泾阳人,文学家,早期“红学”家。1916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次年赴美留学,1921年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南高师、东南大学英语兼英国文学教授,并与刘伯明、梅光迪、柳诒徵等创办《学衡》杂志,自任总编,是“学衡派”代表人物之一。1924年8月离开南京,先后任东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四川教育学院、西南师范学院等校教授。他是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一人。

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臣,江苏长洲(今苏州)人,近代戏曲理论家、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历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学校教授。吴梅一生致力于戏曲及其它声律研究和教学,首倡“曲学”并施以教学实践,是学校戏曲音乐课的开拓者,培养了大量学有所成的戏曲研究家和教育家。主要著作有《顾曲麈谈》、《曲学通论》、《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南北词谱》等。又作有传奇、杂剧十二种。对古典词曲也研究精深,有《霜厓诗录》、《霜厓曲录》行世。

陈师曾(1876—1923),原籍江西省修水县,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晚年得安阳出土唐志石颜其斋,又称安阳石室、唐不箷,因敬慕吴昌硕又称染仓室。其祖父陈宝箴为湖南巡抚,其父陈三立为晚清著名诗人,其弟陈寅恪是著名历史学家。曾留学日本,与鲁迅同学。回国后曾任职江西教育司司长,又先后受聘南通师范学校博物学教员、长沙第一师范教员、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国画教师、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及女高师博物教员、教育部编纂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中国画导师等。他主张感情移入和画外功夫,作画讲创造、重生动、求意趣、师造化。他的英年早逝,曾让梁启超叹为“中国文化界的地震”。主要著作有:《中国文人画之研究》、《陈师曾先生遗墨集》(10集)、《陈师曾先生遗诗》(上下卷)、《染仓室印集》、《染仓室印存》、《中国绘画史》等。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收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现代学者的著作,以人为卷视所论著篇幅之多寡,或分卷或合卷,合卷并考虑到了入选者的学科性质和师承关系。这是第一批,四十四家,共三十五卷。

所收著作以典范性和代表性为基准,主要从学术本身的独立价值着眼,虽然有的著作以前曾以不同的形式出版过,但纳入经典系列,在中国现代学术特定概念笼括下出版,尚属首次。

入选著作以专著为主,同时酌量选入一些论文,可以说是名著与名篇并重。对学者自述学术次第或集中谈自己为学观念和为学方法的文章,适当有所附载。

中国现代学者的著作,撰写和出版的时间跨度较大,版本颇不统一。此次编选,尽量选择好的底本,加以整理,并一律加新式标点。对以前出版过的较好的版本,有的则征得原整理者和出版社同意,径直选入。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