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民间认同
1)  folk consensus
民间认同
2)  national approval
民族间相互认同
3)  ethnic identity
民族认同
1.
Written from the definition and change of the identity concept, this paper introduces western researchers?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identity, ethnic identity and mental health, ethnic identity and acculturation, and ethnic identity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etc, and summarizes some study strategies of ethnic identity.
从“认同”的概念界定及其嬗变出发,介绍了西方研究者在民族认同的发展、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民族认同与文化适应、民族认同与人格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并且概括了民族认同的一些研究策略。
2.
After a survey in 2116 adolescents in Southern Xinjiang,the paper reveals that the adolescents in Southern Xinjiang are more positive in national identity than in ethnic identity,the ratio in national identity and ethnic identity changes as th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adolescents develops,not following a straight line.
文章在对南疆地区211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后发现:南疆地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较民族认同更为积极,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高低随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直线的,其中高三学生的国家认同最高,高一学生的民族认同最高。
3.
Cultural identity is the basic premise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ethnic identity,national and ethnic identity is maintained and the basi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national reunification,and ultimately,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peaceful reunification.
文化认同是国家、民族认同的基本前提,国家、民族认同则是维系和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最终来说文化认同则成为国家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
4)  citizens approval
公民认同
5)  national identity
民族认同
1.
On the Opening-up and Reform and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China
改革开放与当代民族认同
6)  ethnic recognition
民族认同
1.
Promoting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ethnic groups and the country hence become the issue of solving the problem between ethnic recognition and national recognition.
促进民族与国家的良性和谐发展便是解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问题。
2.
In the long developmental history,each ethnic group developed their ethnic recognition but compared with the ethnic inner recognition,the national recognition of China by each ethnic group is not that smooth.
在全球化深入推进和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冲击下,应认真分析现代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理论与实践,吸取其经验教训,探索我国以国族认同为基础的全国范围内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方法,推动实现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发展。
3.
Ethnic recognition is an inevitable outcome of history.
民族认同是民族发展必然出现的客观现象,正确认识这一现象,有利于对民族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补充资料:分子间相互作用
      分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的体系,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分子与分子间产生相互作用力。一个分子的电荷分布可以均衡而使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中心合在一起,这样就没有永久偶极而成为非极性分子,如二氧化碳和甲烷;如果两个中心不重合,则产生电偶极而成为具有永久偶极的或极性的分子,如氯化氢和氯甲烷等。两个具有永久偶极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分子间的第一种相互作用,也称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一个极性分子和一个非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第二种相互作用,这是因为非极性分子在极性分子的电场中可以被诱导而极化,所以也称为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这两种相互作用都要求至少一方为极性分子。在两个非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第三种相互作用,这是因为每个分子中的电子运动受到另一分子的影响而互相被诱导,这种力是F.W.伦敦首先用量子力学算出的,因此称为伦敦力,又称色散力或诱导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第一种力较强,第二种力次之,第三种力最弱,但第三种力是普遍存在的。这几种相互作用力都随分子间距离r或1/rn而变化。第一种相互作用的n值小,所以在较远距离时即起作用;第二种次之;第三种最大,故仅在两个分子很接近时才起作用。分子间也有互相推斥的力,它在更近距离时才起作用。还有四极的相互作用,一般更弱。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分子能在低温时成为凝聚态,这也是范德瓦耳斯方程中a的来源,所以也统称为分子间的范德瓦耳斯力。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使得气体在压力较高时偏离理想气体定律。
  
  分子间的另一种相互作用是它们互相碰撞时的能量传递。碰撞可以是弹性的,不互相交换能量而仅交换动量;也可以是非弹性的,有能量交换,并产生能量转换,例如将电子振动能转换为平动能。经较长时间的交换使分子的能量达到平衡分布。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