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诗词格律
1)  poetry rules and forms
诗词格律
1.
Liang Guanghua\'s new work,Theory and Composing Practice on Poetry Rules and Forms,with a lot of poems,explains profound poetry rules and forms in simple terms.
梁光华先生的新著《诗词格律理论与创作实践》,论述诗词格律理论深入浅出,疏密得当,且以其大量的诗词作品为例证予以论析;其诗词作品情真意挚、立意高远,既具有古典诗词之韵味,又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2)  old standard and rhythm poem
旧格律诗词
3)  the metrical pattern of Tong-Song poetry
唐宋诗词格律
4)  New Metrical Poetry
新格律诗
1.
Poetic rhythms of New Metrical Poetry are the regular arrangement of time units of the same sound intervals,which comprise several levels: the most basic rhythmical unit is sound caesura and semantic caesura.
新诗格律节奏构成的最基本节奏单元是音顿和意顿;向外发展形成两种建行方式——音顿连续排列建行和意顿对称排列建行;再向外发展就形成构节构篇的形式化节奏体系和口语化节奏体系,其基本构形原则是"句的均齐和节的匀称",由此形成新格律诗体丰富的具体格式。
2.
With the purpose of restructuring metrical patterns of New Poetry,this paper addresses such problems concerned as "the rectification of the name","standardizing the terms","establishing typical poetic lines","defining major normal forms" and "the pedigree of new metrical poetry".
站在"重建诗体"的立场,全面阐述对新诗格律的"正名"、"规范术语"、"建立典型诗行"、"确定主导范式"、"新格律诗谱系"等问题的看法。
5)  Metrical poems
格律诗
1.
On aesthet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trical poems;
论汉语格律诗英译的美学重构
2.
On the basis of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wo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he first stanza of "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English metrical poems should be translated by using the for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etrical pomes so as to show the beauty of the original poems and acquire meaning equivalence.
针对英语格律诗的翻译方法问题,文章在对《墓园挽歌》两篇译文的效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翻译英语格律诗的过程中,译者只有采用现代汉语格律诗的形式,通过移植原诗的格律,使译文尽可能地达到形式对等,才能充分展现原文的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内容对等。
6)  metrical poetry
格律诗
1.
On the function and influence of inflection in WENXINDIAOLONG on the pattern forming of metrical poetry;
《文心雕龙》声律论对格律诗文制式形成的作用与影响(下)
2.
English metrical poetry constitutes an organic part of English poetry, highly appreciated by readers in and abroad.
英语格律诗是英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中外读者的喜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补充资料:诗词格律简介(7)

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诗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1]。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化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一)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2](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详见下节)。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种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3],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4]。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是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拋球乐》咏的是拋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二)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像一首诗,只不过的长短句罢了。例如:



渔歌子[5]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6]。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这样,字数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7]。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8]:



踏莎行(彬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