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教识汉字
1)  studying the Chinese character
教识汉字
2)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 acquisition
汉字识字教学
3)  Chinese characters recognition
汉字识别
1.
The Research on Neural Network for Off-line 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s Recognition;
用于脱机手写体汉字识别的神经网络的研究
2.
Chinese characters recognition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in Chinese characters cognition.
汉字识别是汉语、汉字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3.
SVM,The theory of small-sample statistical learning proposed by Vapnik,was used for off-line 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s recognition.
提出了一种模糊统计方法的脱机手写体汉字特征提取方法,结合小波网格方法和汉字笔画密度特征方法对汉字进行特征提取,并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通过机器学习对脱机手写汉字识别。
4)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汉字识别
1.
A fast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printed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一种快速有效的印刷体汉字识别方法
2.
An on-line free 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component cascaded HMMs;
基于部件HMM级联的联机手写体汉字识别方法
3.
Pattern Recognition Summary and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Principle;
模式识别综述及汉字识别的原理
5)  Chinese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汉字识别
1.
The key technique in design of a micro Chinese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system is analyzed and studied.
分析研究了微型汉字识别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2.
A design of a micro Chinese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vi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presented,which can read the Chinese character automatically;this system captures the image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through a single chip digital imaging device,then sends the image signal to the DSP to process and identify the Chinese character,at last drives a speech synthesis to read it.
介绍了一种基于视觉检测技术的微型汉字识别系统的设计,配合语音装置可以实现自动朗读功能;该系统通过前端的单片微型摄像头对文字进行图像采集,然后由DSP处理器进行图像分析和汉字识别,最后通过语音合成芯片进行朗读。
6)  Recogn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汉字识别
1.
A Software Platform Applied to Study the Recogn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用于研究汉字识别的软件平台
2.
The effect of visual angle on the recogn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high frequency scores was studied with the EyeLink Ⅱ eyemovement instrument.
用EyeLinkII型眼动仪为实验设备 ,以汉字与双眼形成的视角为自变量 ,研究了视角对高频汉字识别的影响特点。
补充资料:识字(汉字)教学法(shizi
      研究认读汉字教学的原理和方法,语文教学法的组成部分之一。
  
  沿革 中国的识字教学有 2000多年历史。 秦代已有用小篆写的童蒙课本,如李斯作《苍颉篇》,赵高作《爰历篇》,用以教授字体和语法,成为后世编写儿童识字课本的先驱。汉代的史游作《急就篇》,用韵语把日常应用字汇2144字编在一起,三言、四言或七言成句,便于记忆,并切合实用,成为汉魏以后的儿童通用教材。南北朝时, 梁朝的周兴嗣将 1000个不同的字编成四言押韵的《千字文》,既表达一定意义,又比较通俗易懂,便于识字和增广见闻,提高儿童读书的兴趣。宋代出现了 《三字经》和 《百家姓》,与《千字文》一起合称"三、百、千",形成一整套官定的通用识字课本。与"三、百、千"并行的还有另外一种识字课本叫作"杂字"。它是根据不同行业和地区的需要,选取比较常用的字编为四言、五言或六言,含有一定意义的、押韵或不押韵的读本,如《益幼杂字》、《群珠杂字》、《百花门》、《山东庄农日用杂字》等,多为私塾教授劳动人民子弟所采用的教材。
  
  为提高识字效率,明代李登编写了《正字千文》,特别注意偏旁部首的区别和形似字、音近字的辨认,正文前有《楷书字法》,正文后附《草、隶、篆字法》。清末王筠为改进识字教学,在他所著的《文字蒙求》中,把文字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类。据他自己的经验说,用此法"以教童子,一月间而有用之字尽识。"后来,梁启超曾在王筠经验的基础上作过些实验,亦证明效果良好。
  
  中国古代童蒙识字教学的基本情况,一般是用较短的时间教儿童集中认识两千来字,然后再教阅读。识字阶段,很少讲解字义,更少应用;虽然也教写字,但写和认的内容、进度并不一致。教学方法主要依靠学生对课文的背诵记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识字教学在广泛实验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
  
  识字方法 当代中国一般采用以下三种识字方法:
  
  ①集中识字法。即先识字,后阅读。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及学习心理的迁移规律,将汉字归类,适量集中,教学一批生字,阅读数篇课文,在阅读中巩固生字。其特点是突出字形,便于比较字的音、形、义的区别和联系,使识字教学科学化,集中识字的具体方式有:a.归类法。以形声字归类为主。还有形义字归类、形近字归类、同音字归类、同义字或反义字归类等。b.带字法。以基本字带字为主,还有偏旁部首带字等。
  
  ②分散识字法。即随课文教生字。一课书,先教生字,后教课文,边识字,边阅读。中国 "五四" 运动以后,受西方拼音文字教学影响,语文教学重语言训练,改变先识字后阅读的识字方法,从句子开始识字,识字、阅读并进,逐步形成分散识字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散识字法也有很大改进。以识字为重点,加强看图识字,注意运用汉字规律。其特点是突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语言规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使识字和阅读、识字和学习语言紧密结合。
  
  ③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识字方法。以汉字规律和语言规律为基础,根据不同的汉字,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程度的学生,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结合起来。
  
  识字教学的目的、要求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字读成一个音节,每个字都包括音、形、义三要素。识字就是要统一地掌握字的音、形、义。即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和正确书写字形,理解字(词)义;在大脑中建立字的音、形、义的牢固联系,达到看见字形,能读出字音、明瞭字(词)义,听到字音、知道字(词)义,能写出字形的熟练程度。为实现上述目的和要求,识字教学应做到:
  
  ①要读准字音。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识字之前,集中一段时间,教学汉语拼音,有助于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汉语拼音教学,要充分运用图画,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拼读程度。
  
  ②要认清字形。要仔细地观察字形的笔画和结构,清晰地感知字形;注意字形特点,牢固地记忆字形;正确地书写字形,要充分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字形结构。汉字分单体字与合体字两类,先教单体字,后教合体字。单体字教学,一般采用看图识字方法,要一笔一画地教和学;随教学单体字,掌握字的基本笔画和名称,以及笔顺规则。合体字教学,可按字的组成结构分析和掌握字形;随教学合体字,掌握字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结构方式。要注意形音、 形义的联系。通过观察、 分析、比较,准确地认清字形,逐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提高识字能力。字要书写工整,笔画求准,结构求匀,行款整齐,字面干净。逐步达到书写熟练。
  
  ③要理解字(词)义。即理解概念,建立词和词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要遵循语言规律,结合词、短语、句子讲清字(词)义;要从音义、形义的联系,同义、反义、近义字(词)的归类比较中,讲清、辨析字(词)义;要在组词、造句、阅读、答问、说话、写话等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字(词)义,注意培养理解和运用字(词)的能力。
  
  识字教学,要求做到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记。经过反复练习,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
  
  

参考书目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1962。
   斯霞: 《我的教学生涯》, 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1982。
   王昆、杨树等编:《集中识字二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