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脱磷反应
1)  dephosphrization reaction
脱磷反应
2)  unreactive phosphorus
难反应磷
3)  phosphorus reaction
磷反应
4)  Phosphorylation reaction
磷酸反应
5)  deoxygenation
脱氧反应
1.
Deoxygenation in the synthesis of taxol
紫杉醇合成中的脱氧反应
2.
A New Approach to Selective Deoxygenation of Bile Acids;
胆汁酸选择脱氧的新方法李开喜,徐正邦,余锐,赵华明(四川大学化学系,成都610064)关键词胆汁酸;冠醚;钾;脱氧反应;自由基醇的自由基脱氧方法在天然产物的合成中受到普遍的重视[1]。
6)  dehalogenation
脱卤反应
1.
For most reduction reactions concerned,dehalogenation occurred seriously in hydrogenation reaction.
结果显示,催化加氢工艺会发生脱卤反应,而采用铁粉还原的选择性好,产品纯度高。
2.
Studies on Catalytic Hydrogenating Dehalogenation of Benzene Halide;
采用可溶性有机高分子负载钯络合物作催化剂 ,在无机碱 (NaOH)存在下于 2 0~ 65℃的有机溶液中进行常压加氢脱卤反应。
补充资料:钢的脱磷反应
      减少钢液中含磷量的化学反应。磷是钢中有害杂质之一。含磷较多的钢,在室温或更低的温度下使用时,容易脆裂,称为"冷脆"。钢中含碳越高,磷引起的脆性越严重。一般普通钢中规定含磷量不超过 0.045%,优质钢要求含磷更少。生铁中的磷,主要来自铁矿石中的磷酸盐。氧化磷和氧化铁的热力学稳定性相近。在高炉的还原条件下,炉料中的磷几乎全部被还原并溶入铁水。如选矿不能除去磷的化合物,脱磷就只能在(高)炉外或碱性炼钢炉中进行。
  
  铁中脱磷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在钢铁生产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钢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于1856年贝塞麦(H.Bessemer)发明的酸性转炉炼钢法。但酸性转炉炼钢不能脱磷;而含磷低的铁矿石又很少,严重地阻碍了钢生产的发展。1879年托马斯(S.Thomas)发明了能处理高磷铁水的碱性转炉炼钢法,碱性炉渣的脱磷原理接着被推广到平炉炼钢中去,使大量含磷铁矿石得以用于生产钢铁,对现代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碱性渣的脱磷作用 脱磷反应是在炉渣与含磷铁水的界面上进行的。钢液中的磷 [P]和氧 [O]结合成气态P2O5的反应:
  
2[P]+5[O]─→P2O5 (1)


  1600℃时的平衡常数非常小(K1=4.4×10-10),要靠生成P2O5气体逸出而使钢液脱磷,显然是不行的。但如果钢液和碱性渣接触,P2O5就会与渣中的氧化钙(CaO)结合成稳定的3CaO·P2O5或4CaO·P2O5,总反应是:
  
2[P]+5[O]+3(CaO)─→(3CaO·P2O5) (2)


  
1600℃时,K2=1.7×108或 2[P]+5[O]+4(CaO)─→(4CaO·P2O5) (3)


  
   1600℃时,K3=3.5×108平衡常数如此大,说明碱性渣的脱磷能力是很强的。熔渣离子理论认为:碱性渣中含有自由的氧离子O2-,它能与P2O5结合成稳定的PO婯离子,脱磷反应是:
  
2[P]+5[O]+3(O2-)─→2(PO婯) (4)

不管是分子理论或离子理论,但是有一个重要的事实是:3CaO·P2O5、4CaO·P2O5和PO婯都有很高的热力学稳定性。根据熔渣阴离子聚合模型(见马松模型),PO婯还能与渣中的硅-氧链结构形成SiPO叅、Si2PO喒、Si3PO喐等稳定的复合阴离子。
  
  渣量、FeO含量、温度对脱磷的影响 增大渣量,或将含磷多的炉渣放出,另造新的碱性渣,都是使钢液有效脱磷的措施。渣中含有足够量的 FeO不仅可以向钢液传送氧,还能使加入炉内的固体石灰更快地溶入渣中,使渣中自由的O2-离子增多,从而提高熔渣的脱磷能力。脱磷是放热反应,温度较低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各种炼钢方法脱磷的特点 在平炉炼钢及电弧炉炼钢氧化期中,渣中含有足够数量的 FeO;在氧气顶吹转炉炼钢中,调节氧枪位置高低也可保持渣中含有一定量的 FeO,在脱碳的同时也可以脱磷。但在空气底吹转炉炼钢(托马斯法)时,脱磷与脱碳不能同步进行。其主要原因是:空气穿过钢水时,其中的氧被硅、锰、碳的氧化所消耗殆尽,渣中缺乏足够量的FeO,加入的固体石灰也很少溶入渣内,渣的脱磷能力很差。只有待吹炼后期,钢中碳降到很低时,渣中FeO含量增大,使固体石灰迅速溶解入渣后,才能有效地脱磷。这称为"后吹"去磷。氧气底吹转炉炼钢也有类似的情况,主要靠后吹去磷。为避免后吹,可用吹入石灰粉或人造合成渣的办法以加速石灰的溶解,提早去磷。
  
  回磷及防止方法 脱磷反应速度甚快,容易接近平衡。在钢水脱氧时,温度较高,如果渣中CaO含量不够高,加入脱氧剂后,钢中溶解的氧减少,这些不利于脱磷的条件凑在一起,会使去磷反应的平衡向反方向转移,钢中含磷回升。这种现象称为"回磷"。在氧气顶吹转炉炼钢中,如果枪位过低、渣中FeO少,也会使渣趋于回磷。为减少回磷,应尽可能在出钢时使渣量减少,并在渣中加入石灰,使渣变稠。电炉炼钢在氧化期结束时,要尽可能地将含磷的氧化性渣排出炉外,以防止还原期回磷。
  
  脱磷的定量计算 可以采用下式:
  式中(P2O5)代表渣中的组分P2O5;N是渣中P2O5的摩尔分数;[%P]、[%O]是钢中磷和氧含量(重量百分数);γ是渣中P2O5的活度系数,其值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T是绝对温度;NCaO,NMgO,......分别代表渣中CaO,MgO,......等组分的摩尔分数。磷在熔渣和钢液两相的分配比(%P)/[%P]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P)、(%CaO)、(%Fet)分别代表渣中磷含量、氧化钙含量和全铁含量(重量百分数);[%P]是钢中磷含量(重量百分数);T 是绝对温度。
  
  

参考书目
   R.G.Ward,An.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Chemistry of Iron and Steelmaking,E.Arnold,London,1962.
   C.Bodsworth & H.B.Bell,Physical Chemistry of Iron and Steel Manufacture,2nd ed.,Longman,London,197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