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烯-氯化反应
1)  ene chlorination
烯-氯化反应
2)  ethylene oxychlorination reaction
乙烯氧氯化反应
1.
Kinetic determination of ethylene oxychlorination reaction
乙烯氧氯化反应动力学测定
2.
The structure, process and security of ethylene oxychlorination reaction units, which were made by Mitsui Toatsu Co.
对引进的三井东亚和赫司特乙烯氧氯化反应单元的结构、工艺情况及安全性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3)  propylene chlorohydrin reactor
丙烯氯醇化反应器
4)  chlorination reaction
氯化反应
1.
o-Chlorobenzaldehyde,which was a fine chemical product widely used in pesticide industry,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dyeing industry,was prepared from the residual liquid generated in the restif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o-chlorobenzyl chloride by chlorination reaction,hydrolysis reaction and distillation.
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氯化反应、水解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优化条件。
2.
6-Chloro-5,12-naphthacenequinone was synthesized from 2-(1-hydroxy-2-naphthyl)carbonylbenzoic acid by chlorination reaction using a mixture of phosphorus pentachloride and phosphorus oxychloride as a chlorating agent and then by ring-closing reaction using sulfuric acid as a dehydrating agent.
以2-[(1-羟基-2-萘基)羰基]苯甲酸为原料、五氯化磷/三氯氧磷为氯化剂进行氯化反应,然后用浓硫酸脱水环化,合成了6-氯-5,12-萘并萘醌,优化了反应条件,总收率达68。
3.
Advances on molecule-bolt selective monochlorination and reaction-separation coupling techniques for chlorination reaction in the world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control technology which achieved high selectivity was showed.
结合氯化反应的工程应用,对有机氯化反应过程安全事故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反应过程安全控制的技术方法。
5)  chlorination [英][klɔ:ri'neiʃn]  [美][klorɪ'neʃn]
氯化反应
1.
The influence of liquid chlorine quality on the end of paraffin chlorination and the solutions;
液氯质量对石蜡氯化反应终点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2.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the Isomerization/Chlorination of O, O-Dialkylthiophosphate (-onate)with Phosphorus Oxychloride;
O,O-二烷基硫代磷(膦)酸酯与三氯氧磷的异构化/氯化反应机理初探
3.
Isomerization/Chlorination of S-Alkyl(Aryl)O,O-dialkyl Dithiophosphate ——A New Method for Synthesis of S-Alkyl S-Alkyl(Aryl) Dithiophosphoric Acid Derivatives;
O,O-二烷基S-烷基(芳基)二硫代磷酸酯的异构化氯化反应——合成S-烷基S-烷基(芳基)二硫代磷酸衍生物的新方法
6)  olefination [,əuləfi'neiʃən]
烯化反应
补充资料:氯化莰、氯化茨烯、八氯茨烯、氯代莰烯、3956、多氯莰烯

国标编号 61877
CAS号 8001-35-2
分子式 C10H10Cl8
分子量 413.84
 
乳白色或琥珀色蜡样固体(纯品为无色结晶)具有萜类气味;蒸汽压 2.67~5.33×10-2kPa/25℃;熔点 65~90℃;沸点155℃/分解;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1.65(25℃);稳定性:温度高于155℃逐渐分解,不易挥发,不可燃。受日光或受热后缓缓放出氯化氢,在碱性或铁化合物存在下分解快;危险标记 14(剧毒品);主要用途:用作杀虫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樟脑样的兴奋作用,是全身抽搐性毒物。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有因采隔天喷过本品的植物引起中毒的报告,另有儿童误服致死的报道。毒杀芬本身在常温下不挥发,多因食物污染或经皮肤侵入引起中毒,于数小时后突然出现间歇性强直性痉挛或休克,常以恶心、呕吐为先兆。严重者痉挛间歇逐渐缩短,终因窒息而死亡。恢复者常遗留神经衰弱及健忘证。皮肤接触时,可出现皮炎、局部红肿或生成脓疮。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中等毒类,急性毒性较DDT强二倍,为全身性抽搐毒物,具樟脑样兴奋作用,蓄积作用不明显。
急性毒性:毒杀芬可通过无损伤皮肤被吸入体内,侵害神经系统和实质性器官。如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红肿、水泡。40mg/kg,1次,人经口,发现的最低致死剂量;50mg/kg,1次,狗经口,最低致死量;175mg/kg,1次,豚鼠经口,最低致死量;938mg/kg,1次,小鼠经皮,最低致死量;20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最低致死浓度。LD5045mg/kg,1次,小鼠灌胃;LD5060mg/kg,1次,大鼠经口;LD501025mg/kg,1次,兔经皮。人口服5g,多数于8小时内死亡。
亚急性、慢性毒性:1.2mg/kg、2.4mg/kg,大鼠灌胃,12个月,白血球含量发生变化,末稍血液中的嗜伊红血球减少40~50%,盖克塞纳(一种麻醉剂)睡态延长,苯酰胺基醋酸的合成增加。
2.4mg/kg、4.8mg/kg,大鼠灌胃,7个月,发现半乳糖试验中血糖曲线的特征发生变化,血液中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增加,盖克塞纳睡态缩短。以12mg/kg的剂量给大鼠灌胃4个月,诱发各种(器官)叶部和部分腺体体质的极度浸润,间质组织增加和甲状腺中滤胞的增长。肾上腺出现皮质和髓质的浸润,实质的复合作用受阻,皮质层变薄。大鼠的肾、肝、心肌也表现出脂肪变性和伴随坏死性变化的粒状营养不良。
致畸:毒杀芬有致畸作用。35mg/kg,妊娠7至16天,小鼠经口,胎儿致畸;12mg/kg,妊娠大鼠灌胃,对胎儿的神经和形态有抑制效应。
水生生物毒性:0.0025mg/L,鲑鱼(王大麻哈鱼),96小时致死;0.004mg/L,鲤鱼,致死;0.0056mg/L,鲫鱼,96小时致死;0.0072mg/L,鲈鱼,96小时50%致死。
其它毒性:LD5070.7mg/kg,1次,山鸡;LD50 71mg/kg,1次,鸟经口;LD5030.8mg/kg,1次,鸭 ;LD50 7.5mg/kg,小鸡(1个月)。

近2至3年内有接触史的妇女,出现高发性眼粘膜肥大,视网膜血管直径改变。对长期(3年)工作在多次施用毒杀芬农田的人体调查来看,由于人体对土壤、空气和植物中残留毒杀芬的慢性接触,出现由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心脏肾上腺激导效应增强的病征。对长期(10年)接触毒杀芬而引起中毒妇女普查表明,那些受到毒杀芬轻微中毒者中有中枢神经系统官能性动态变化,呆滞植物性综合症和植物性血官紧张异常。那些受到中度和深度中毒的人有明显的病理学症状,如脑神经炎、间脑综合症和脑血循环暂时性干扰。

代谢和降解:通常将毒杀芬归入高持久性农药之列,其生物代谢和环境降解速率较缓。
有文献报导,毒杀芬的光化学性不太稳定,在紫外线,碱介质及金属化合物作用下,毒杀芬可分解转化,生成脱氯产物。

残留与积蓄:毒杀芬在土壤和水环境中能够保持较长时间,并进入人和动物的食物链。
在实验条件下,土壤中毒杀芬含量,(按引起量的百分数计),处理后第1天是84%,第5天是55%,第10天是44%,第20天是37%,第30天是30%,第40天是29%。
在农田条件下,当每季施用8kg/ha毒杀芬时,经过3至4个月后,发现毒杀芬的含量是1.25±0.12mg/kg,1年后,土壤中毒杀芬仍有初始水平的51%,且大部分残留于耕作层土壤中。
在实验条件下,水体中的毒杀芬经103天后,尚存95%。水中的毒杀芬易被鱼和底泥吸收和吸附。鱼对毒杀芬的富集系数为300。水生植物中的毒杀芬含量可超过水中毒杀芬含量的220倍,超过淤泥中毒杀芬含量的37倍。
在根和块茎作物(胡萝卜、甜菜、土豆等)中,毒杀芬主要富集于皮部。如胡萝卜皮含毒杀芬26mg/kg时,其浆中只含1~1.5mg/kg;土豆皮含毒杀芬3.54mg/kg时,浆中没有发现。

迁移转化:毒杀芬在农业中用作接触杀虫剂时进入环境,可随农田的地表污水及大气降水进入水体和地下水中。毒杀芬从土壤的迁移,当它在土壤中的含量水平是10mg/kg,在空气中为2.5mg/m3,在水中为0.7mg/L,在植物中为7mg/kg。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第15版
气相色谱法《常见有毒化学品环境事故应急处置技术与监测方法》胡望钧主编
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