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地榆皂甙
1)  Ziyu-glycosides
地榆皂甙
2)  digitonin [,didʒi'təunin]
洋地黄皂甙
3)  momordin Ic
地肤子单体皂甙
1.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most appropriate collecting time, HPLC\|ELSD and colorimetric methods were respective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momordin Ic and total saponins in \%Kochia scoparia \%(L.
因此 ,本文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检测不同采收期地肤子中地肤子单体皂甙 (momordinIc)和总皂甙的含量 ,观察其动态变化规律 ,确定地肤子的最佳采收时间。
4)  saponins
皂甙
1.
Study on influence of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on saponins content of bitter melon juice;
苦瓜汁加工工艺对皂甙的影响研究
2.
Purification of starfish saponins;
一种海星皂甙的分离纯化
3.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saponins from Heterophylly falsestarwort tuber;
太子参皂甙提取工艺研究
5)  saponin [英]['sæpənin]  [美]['sæpənɪn]
皂甙
1.
Research Advances In 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n Saponin of Momordica Charantia L;
苦瓜皂甙提取测定研究进展
6)  gleditschia sineesis lam pod
皂甙-皂甙元
补充资料:地榆Diyu
地榆Diyu (止血,根,蔷薇科)
 
拉丁名 RADIX SANGUISORBAE
别名 白地榆,鼠尾地榆,西地榆,地芽,野升麻,红地榆。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var. longifolia (Bert.) Yü et Li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
原植物形态 1.地榆 多年生草本。根多呈纺锤形,表面棕褐色或紫褐色,有纵皱纹及横裂纹。茎直立,有棱,无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小叶4~6对;叶柄无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小叶片有短柄;托叶膜质,褐色,外面无毛或有稀疏腺毛;小叶片卵形或长圆形,长1~7cm,宽0.5~3cm,先端圆钝,稀急尖,基部心形至浅心形,边缘有多数粗大、圆钝的锯齿,两面无毛;茎生叶较少、小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狭长,基部微心形至圆形,先端急尖,托叶大,草质,半卵形,外侧边缘有尖锐锯齿。穗状花序椭圆形、圆柱形或卵球形,直立,长1~3(4)cm,径0.5~1cm,紫色至暗紫色,从花序顶端向下开放;苞片2,膜质,披针形,先端渐尖至骤尖.比萼片短或近等长,背面及边缘有柔毛;萼片4,椭圆形至宽卵形,先端常具短尖头,紫红色;雄蕊4,花丝丝状,与萼片近等长,柱头顶端盘形。瘦果包藏在宿存萼筒内,倒卵状长圆形或近圆形,外面有4棱。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2.长叶地榆 基生叶小叶带状长圆形至带状披针形,基部微心形,圆心形至宽楔形,茎生叶较多,与基生叶相似,但更长而狭窄;花穗长圆柱形,长2~6cm,径0.5~1cm,雄蕊与萼片近等长。花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1.地榆 野生于海拔30~3000m的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丛中或疏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及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2.长叶地榆 野生于海拔100~3000m的山坡草地、溪边、灌丛中、湿草地及疏林中。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甘肃等地。
药材性状 1.地榆 根圆柱形,略弯曲,长5~25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粗糙,具明显纵皱。质硬,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本品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或扭曲,长cm, 直径0.5 ~2cm。表面灰褐色、棕褐色或暗紫色,粗糙,有纵皱纹、横裂纹及支根痕。质硬,断面较平坦或皮部有众多的黄白色至黄棕色绵状纤维,木部黄色或黄褐色,略呈放射状排列。切片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厚0.2~0.5cm;切面紫红色或棕褐色。   
2.绵地榆 长圆柱形,稍弯曲,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纹,质坚韧,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多数黄白色或黄棕色绵纤维。气微,味微苦涩。
采收加工 春季发芽前,秋季枯萎前后挖出,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趁鲜切片干燥。
性味归经 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化学成分 含皂苷类、鞣质类、等。
药理作用 有抗炎、抗菌、止血、促进伤口愈合、镇吐等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