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李亚普诺夫判别法
1)  Lyapunov Diagnostic method
李亚普诺夫判别法
2)  the second differentiable method of Lyapunov
李雅普诺夫第二判别法
3)  Lyapunov method
李亚普诺夫方法
1.
Based on input/output feedback linearization approach and Lyapunov method, the problem of adaptive robust output tracking control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dynamic systems with unknown nonlinearities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应用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方法和李亚普诺夫方法,研究了一类具有未知非线性函数的非线性动态系统的自适应鲁棒输出跟踪控制问题。
2.
By applying input/output feedback linearization approach and Lyapunov method, a design method of continuous robust output tracking controller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upper bounds of the uncertainties.
应用输入 /输出反馈线性化法和李亚普诺夫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不确定项上界的连续型鲁棒输出跟踪控制器设计方法。
4)  method of Liapunov
李亚普诺夫法
5)  Lyapunov stability criterion
李亚普诺夫稳定判据
1.
The eigenvalue criterion and Lyapunov stability criterion are obtained accordingly.
利用连续系统的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对Delta算子设计的线性定常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特征值判据和李亚普诺夫稳定判据。
6)  Lyapunov
李亚普诺夫
1.
Midcourse guidance based on Lyapunov optimal feedback control;
基于李亚普诺夫最优反馈控制的中制导
2.
Based on the six degree of freedom (DOF)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of airship, the stability and controllability of airship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first approximate theory of Lyapunov and the method of approximate linearization respectively.
该文基于飞艇的六自由度(6DOF)非线性数学模型,通过李亚普诺夫(Lyapunov)第一近似理论对飞艇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采用非线性系统近似线性化的方法对其能控性进行了分析。
3.
The methods based on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s(LQR)theory,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 and Zero Effort Miss method are used to design controllers respectively.
分别采用基于线性二次调节器、李亚普诺夫理论以及零控脱靶量的方法设计了编队控制器,对干扰力作用下卫星编队长期保持的不同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三种编队控制方法的控制精度、能量消耗进行了仿真分析。
补充资料:普列汉诺夫,Г.В.
      俄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856年12月11日生于唐波夫省利佩茨克县古达洛夫卡村一小地主之家。1868~1873年进沃罗涅什陆军中学学习,毕业后进入康士坦丁诺夫军官学校深造。1874年 9月考取彼得堡矿业学院。1875年同民粹派秘密组织建立联系。1876年12月18日他在彼得堡喀山大教堂前组织俄国历史上第 1次工人政治示威,旋被矿业学院开除。1876年创建北方革命民粹派小组,1878年改称土地和自由社,任机关报《土地与自由》编辑。1879年 9月另组土地平分社,在工农中积极进行革命宣传工作。曾三次被捕。1880年1月流亡国外,逐渐脱离民粹派,研究马克思主义,同F.恩格斯建立联系,了解西欧工人运动,并陆续将《共产党宣言》等一些K.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译成俄文。1883年在日内瓦创立并领导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培养了一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最早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批判民粹主义,并写了《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名著。1900年同В.И.列宁一起创办无产阶级报刊《火星报》和《曙光》杂志,草拟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纲。1903年主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2次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党的总委员会主席,是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始人和领袖之一。多次参加第二国际代表大会,从1900年社会党国际局成立时起,长期担任国际局委员。他是反对修正主义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898年上半年最早起来批判伯恩施坦主义,后又同米勒兰主义、合法马克思主义、经济主义进行斗争。俄国社会民主党第 2次代表大会后转向孟什维克,反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1905年革命时期提出"分进合击"的机会主义策略,实际上把革命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责备无产阶级"本来用不着拿起武器"。这期间,普列汉诺夫的政治立场经常动摇于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之间。1905~1907年革命失败后,党内出现公开要求取消党的取消派,大多数孟什维克成了取消派分子。普列汉诺夫反对取消派,1908年12月声明退出取消派的《社会民主党人呼声报》。1909年 8月恢复出版《社会民主党人日志》,正式对取消派宣战,同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结成护党联盟,开始为布尔什维克报刊撰稿,参与批判马赫主义。但在1912年党的布拉格代表会议后,又反对把取消派分子清除出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普列汉诺夫发表演说,出版《论战争》文集,公开为沙皇政府的掠夺战争辩护,号召俄国工人"保卫祖国",堕落为社会沙文主义者。1917年二月革命后回到阔别37年的俄国。1917年 5月~1918年 1月在其主办的《统一报》上连续发表文章,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以条件不成熟为由,反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但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拒绝参加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反革命叛乱。1918年5月30日在芬兰病逝。
  
  

参考书目
   高放、高敬增:《普列汉诺夫评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8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