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潘家台滩
1)  Panjiatai Shoal of Yellow River
潘家台滩
2)  Panjiakou
潘家口
1.
Common Malfunctions and Maintenance Countermeasures for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of Gate in Panjiakou Reservoir;
潘家口水库闸门自动监控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2.
RCC Dam Construction of the Lower Basin of Panjiakou Pumped-storage Power Station;
潘家口水库下池工程全断面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
3)  the writers whose first name were Pan
潘氏家族
4)  Pan Jiaxun
潘家洵(1896~  )
5)  Pan jiazheng
潘家铮(1927~  )
6)  the Panjiakou reservoir
潘家口水库
1.
Calculation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ings for the Panjiakou reservoir based on GIS;
基于GIS的潘家口水库面源污染负荷计算
2.
Areview 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issues for the Panjiakou Reservoir;
潘家口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再认识
3.
Study on the Simulation of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the Upstream Watershed of the Panjiakou Reservoir;
潘家口水库上游流域面源污染的模拟研究
补充资料:潘家大院
潘家大院
潘家大院

潘家大院:位于阳城县城东南的凤城镇南安阳村。明初,高平县移民安居阳城而建村,村名的由来亦取安居阳城之意。现村中明清古建筑遗存较多,民居院落木雕十分精美。潘家大院建筑奇特,整个大院平面呈长方形,三合式(没有南房),院内面积足有两到三个篮球场之大,房屋一字排开,北房多达30间,东西厢房各有10间。这种建筑形式,风格酷似福建的方形土楼,在北方实属罕见,在晋城更属孤例。

明末清初,广州西关的十三行,客商云集。最有钱的潘、卢、伍、叶四大家族,将眼光越过珠江,选中了一江之隔的“河南”南华西,建别墅,起豪宅。而在十三行的众多行商中,有一个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潘氏家族。从这个家族的第一位行商潘振承开始,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都在广州对外事务上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海珠区的南华西街还保存着潘氏建于1826年的居所,以及一街之隔的古老祠堂。

潘氏家族:当年富到“镬底都镶金”

历史上,广州十三行商人,曾与两淮盐商、山西晋商一起,被称为清代中国三大商人集团,曾是近代以前中国最富有的商人群体。事实上,在广州十三行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当属以潘振承为首的潘家。历尽百年,真正贯穿于行商历史。据一位当时在华经商的法国商人发回巴黎的《法国杂志》的报道:“潘家每年消费值3万法郎,一家的财产比起西欧一个国王的地产还要多。”

潘氏发家人潘振承:福建贫苦少年闯荡广州

潘氏家族的发家人潘振承出生在福建同安县一个贫苦家庭,少年时给人当船工,壮年时由闽入粤,曾经去过3次吕宋(今菲律宾)。初到广东的潘振承在十三行一位陈姓商人的商行里做事,获得信任和全权委托。等到陈姓商人回乡,他便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商行——同文行。

地产比一个欧洲国王还多 《法国杂志》评为“世界首富”

潘氏家财到底有多少?无论是潘家的后人,还是专门研究十三行的学者都一直没有获得翔实的记录。但据当年中外史册的零散记载,亦可窥见一斑。据一位当时在华经商的法国商人发回巴黎《法国杂志》的报道:潘家每年消费值3万法郎,一家的财产比起西欧一个国王的地产还要多。而自潘家第三代潘正炜当家之后,财产总数累增至1万万法郎,而其广及华北各地财产尚未计在其中。据了解,这是当时有史料记载的“世界首富”。

作为富甲一方的商人,潘家中西结合的别墅丝毫不逊色于今天西方亿万富翁的私家庭院。据了解,早在乾隆年间,潘振承就在广州河南乌龙岗之西的一片河洲地开村立祠,建造极其豪华的潘氏家园“能敬堂”,定名龙溪乡,现在南华西街中的“能敬堂”东至风光旖旎的漱珠涌,北接悠悠珠江水,以其规模宏大、雍容华丽的气派,名噪南粤。这些极尽奢华的庭院中,处处种植着稀有的古树、各种各样的花卉等。此外,园子里还养着鹿、孔雀、鹳鸟以及鸳鸯。正如广州俗话说“镬底都镶金”。

随十三行衰落潘家式微第四代起再无后人行商

然而,这一群富甲天下的商人最后却因为受到各方的压力,纷纷破产。1780年,十三行内泰和行颜时瑛、裕源行张天球等四家行商欠外债380万元。乾隆帝担心拖欠银两被外夷耻笑,下令颜、张二人变卖家产充军,全部债款照原本再加一倍偿还,由其他行商分10年清还。

这种由行商共同承担经营风险的连带互保制度,从此成为官府治理行商的法宝。1814年,十三行商业疲软,行商大多濒临破产。为避免替破产同行摊赔欠债,潘家后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宁为一只狗,不为洋商首”。到1842年,五口通商之后,潘家继“同文行”之后重新建立的“同孚行”主动停业。从第四代开始,潘家家族再无行商,倒是总共出过4个翰林、5个举人,成了文化之家。

潘氏家族第八代后人目前仍生活在广州——今年69岁的潘刚儿,他本人是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的退休教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